钱学森论人体科学论文,如何查看钱学森论文( 四 )


就连自然科学家也很有读书的“童子功” , 苏步青、钱学森、杨振宁 , 哪一位不能背诵大量的唐诗宋词 , 数学家苏步青小学毕业时就能将《左传》与《唐诗三百首》背诵如流 。过去的人们认为 , “童子功”是儿童的文化存款 , 练就读书的“童子功”就是给人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 的确 , 过去的孩子学的内容很简单 , 读书、写字、作文 , 靠着这简单、扎实的“童子功” , 后来转到任何学科 , 都能有突出成就 。
三是普遍不重视实践性教学 。长期以来 , 我们把“学习”几乎当成了一个字 , 在学校里“学” , 在家里还是“学” , 黑板上讲实验、做实验 , 孩子们“习”的机会太少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中曾两次给自己改名 , 父母给他取名陶文浚 , 19岁读大学期间深受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知行合一”论的影响 , 给自己改名“陶知行” , 认为“知是行之始” , 认识先于实践 。
到了43岁时 , 再一次给自己改名“陶行知” , 提出“行是知之始” , 有实践才有认识 。不过这时 , 陶行知已经认识到 , “从行到知”只是认识的第一阶段 , 再由知到行又是认识的更高阶段 , 他曾写了一首小诗:行动是老子 , 知识是儿子 , 创造是孙子 。这就是他的“行--知--行”理论 。杜威认为 ,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 家庭生活、学校生活、集体生活、社会生活都是教育 , 各种场合的教育实质上进行的是不同形式的生活 。
杜威强调指出 , 烹调、缝纫、园艺、手工等社会活动不是附加在其它科目之外 , 而是代表社会活动的基本类型 , 通过这些活动作为媒介 , 把儿童引入正式的课程中 , 把课堂改造为儿童活动和生活的乐园 。教育寓于生活 , 生活走进课堂 , 这是时代对教育的呼唤!四是没有把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出来 。我国有太多的俗语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了 , 如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听君一席谈 , 胜读十年书” , “师傅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 “不经一事 , 不长一智” , “世事洞明皆学问 , 人生练达即文章” , “学而不思则罔 , 思而不学则殆” , 等等 , 这些都在告诉我们 , “思考力”是从实践、体验、挫折、阅历中生长出来的 。
牛顿因苹果落地而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 鲁班为齿草所伤而发明锯条 , 如离开生活的体验 , 就无“悟”可谈了 。“悟性”就是是一种隐性知识 , 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区别在“悟性”的高低 , 人的“悟性”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 “悟性”高的人“心有灵犀一点通” , “悟性”低的人如“对牛弹琴”启而不发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 , 我们培养学生的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 只有将学生的思考力培养出来了 , 我们的教育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
一堂课、一个活动结束了 , 如果学生们的思考还没有结束 , 那么我们的教学就是成功的 。因此 , 一定要舍得“浪费时间”培养学生的思考力 ,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凡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 , 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问题 , 教师决不暗示;凡是学生讨论能解决的问题 , 教师绝不插手 , 放手让学生学会独立尝试、自主思考 , 不仅使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 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正确轨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