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挽救过日本航空制造业,造车

(互联网造车也就是现在所谓到造车新势力)传统造车业 。造车不容易,互联网企业认为自身在智能电动汽车领域具备“先天优势”,使其有敢于尝试造车的底气 。不过,造车基本功底和规模化是传统车企独有的优势,而更加关注用户体验是互联网造车的优势 。同时,滴滴也表示,未来将加入造车“大军” 。
【曾经挽救过日本航空制造业,造车】世界上有哪些造车强国?

曾经挽救过日本航空制造业,造车


汽车诞生于德国,世界上第一辆汽车是由德国人奔驰及戴姆勒同时获得发明专利,距今已有134年的历史 。放眼全球,造车强国除了亚洲的日本以外,仍然是以欧美国家为主,如德国的大众、戴姆勒.奔驰,法国的雪铁龙,英国的劳斯莱斯、宾利路虎等,还有就是美国的三大公司即: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 。这些汽车巨头都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成为当今世界上数一数二的造车强者 。
国际汽车市场也被这些大型跨国集团所垄断 。综观国内道路上所跑的汽车,十有八九都是外国品牌 。诺大的国内汽车市场让这些国外大公司所瓜分殆尽 。所以说,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任重道远,套用孙中山先生的话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这可不是一蹴而就,想让它变强就变强大了,需要的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的 。
为什么汽车公司一直造车?
曾经挽救过日本航空制造业,造车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其实不只是汽车行业一直再生产汽车,其他行业的也不会停止制造他们的物品,俗话说,牵一发而动全身,假如停止生产汽车,那么工人就没有工作了,依附汽车行业的附属产业,也将没有生意,然后进入一个死循环,工厂倒闭,人民失业,国家进入倒退发展,所以说,汽车对环保越来越严,就是为了淘汰时间久的汽车,促进血液循环 。
为什么很多公司都喜欢造车?
曾经挽救过日本航空制造业,造车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产销分别拿出了2780.92万辆和2808.06万辆的成绩单,虽然已经连续10年蝉联全球第一,但是产销量却同比分别下降了4.16%和2.76%,出现了28年来首次下滑的情况,加上今年的国内车市显然不够景气,可以说,2018年是不折不扣的车市寒冬 。但也正是在这样的低谷之中,新能源乘车市场却以高增长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寒冬里不可多得的一股暖流 。
许多新势力车企也都因为这波浪潮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加上此前已经立足的不少传统车企,国内市场几乎在一年里成为了新旧品牌扎堆的巨大熔炉 。面对这样的“盛况”,相信不少人都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市场真的需要那么多车企吗?扎堆爆发的品牌,有价无市的尴尬截止2018年年底,所谓的新势力品牌早已远远超过50个,除开部分曝光度较高的车企以外,绝大多数的品牌都显得默默无闻 。
甚至于很多业内人士也难以认清其品牌的logo和名字,甚至于许多品牌都在没有销售渠道、生产资质和上市产品的情况下,仅靠一个PPT堆叠起来的发布会就匆忙发布 。为的就是赶上这波政策和资本拉动起来的浪潮,对于所谓的市场行情以及核心技术等丝毫不顾 。这样的盲目跟风和冒进做法,造就了表面繁荣的同时,也为市场的长期良好健康发展埋下危机 。
即便新能源市场的增长势头确实相当强劲,但这只是新兴市场早期处于的上升阶段,目前于传统汽车市场相比,新能源市场的占比还是太小 。其中政策补贴和政府引导为新能源市场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在消费者和市场这边,除开领头的几个知名新势力品牌,不少新势力车企面临有价无市和无车交付的尴尬 。一方面是自身产品的鸡肋压根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则是许多企业本身的出发点就不在于造车,只是为了赶上这波浪潮的红利和热度;如此一来,这些默默无闻的车企显得非常多余,这种资本的席卷过后,很有可能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