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正是体现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自学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方法一、教给预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自主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而预习则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以掌握知识,了解重、难点,为上好新课作准备.就小学数学来说,可通过如下几种方法进行课外预习:(1)读.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要认真、细致地阅读学习内容,不能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要注重理解.例如在上“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对书本上“在进行测量、分物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这句话,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理解分数的产生.(2)思.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重点、难点的地方要认真思考、深入分析,尤其是数学公式,要注意它的推导过程,对于例题自己可以先尝试做一遍,对照标准答案,看自己有没有理解错的地方.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课时,书本上举例了,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其他的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含义.(3)记.在预习过程中,遇到实在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上课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听课.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部分学生对书本上“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这句话理解不透,很多学生在此做上了记号,老师讲解时他们可以有选择性地重点听讲.(4)练.预习中也可以尝试做一下数学课本上的练习题,检验自己预习的效果.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有“做一做”和“练习十一”,都可以让同学们边思考边练习.二、重视课内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使学生“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阶梯.教师要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1)示范引导,传授方法.例如“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在课堂探索研究阶段,我让学生回忆: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并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月饼图、正方形图、线段图,从简单的一分为二,到分成七份,又该如何表示?通过示范引导,让学生依次类推掌握方法.(2)凭借教材,设计学法.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对于难点“把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指导学生可以通过把许多物体看作是一个整体来理解,如“4个苹果是一个整体”、“全班45名学生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一批玩具”可以看成是一个整体等.(3)诱发内化,创造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一课时,我让学生在课堂教学快结束的时候自己做小结,总结出什么叫分数、分数单位,以及如何理解单位“1”.三、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展学生自学探究能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育过程就是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不断生疑、质疑、释疑的过程.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思考价值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积极去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节内容时,我设计了几道略有难度的题目做课堂实践,如:“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用略有难度的题目激发学生做进一步地思考,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以及对分数性质的理解,同时也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埋下伏笔.四、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任何一种学习能力的培养都不是短时间可以完成的,而是需要通过长时间、反复地有意识的训练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内部的障碍和外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基础差、知识难度大等方面.因此,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学能力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并且认真予以指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恒心和毅力. 。
初中生该怎么培养自学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