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中国当代著名作家( 四 )


冯骥才家在天津 。天津卫这个码头,你还别说,距离北京那么近,要是换了别的什么地方,早就让北京给同化了 。唯独这卫嘴子就是不服,就是不像你北京那样不可一世,就是要按自己的想法去活 。土一点怕啥?没谁规定是城市都得像北京上海那样 。冯骥才的性格里也有着天津人的这股子劲头 。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认识他以来,我们都习惯叫他大冯 。大冯写小说,一点也不费劲,好像很轻松就能来一篇,哪里像有的作家,苦打苦熬,好不容易才整出一篇来,累个半死 。大冯写小说根本就不费劲,信手拈来说的就是他 。他后来把天津历史上各色人等写了个集子,题名《俗世奇人》 。好看 。
世纪转换之际,大冯突然对抢救中国民间文化产生了兴趣,这可是个大题目,涉及到建筑、服饰、饮食等诸多方面,可是个辛苦的差使 。可大冯却乐此不疲 。开了博物馆,出了丛书画册,做了数据中心 。有模有样 。可我心里还是觉得,大冯,不可能就此丢下小说,不写了 。果不其然,这两年,大冯又再度出现在小说写作当中,作品还是那么多样,还是那么轻松 。
陈忠实
陈忠实
五位作家当中最后一位就是陈忠实了 。我和老陈认识是在1978年 。陕西省举行“四人帮”粉碎后第一次文代会 。我去了 。会议在西安人民大厦召开 。我在会上见到了老陈 。当时他还是西安近郊的灞桥人民公社革委会副主任 。可是,老陈哪像什么领导,完全是农民模样 。满脸的褶子,瘦俏的脸庞 。嘴巴上始终都叼着一支雪茄烟 。我觉得老陈很酷 。和老陈聊天,一开口就是浓重的陕西话 。我当兵的部队里也有些陕西兵,他们的讲话引起我的关注 。我个人的感觉,什么是陕西话,就是让每个字都走调 。比如,你好,非要念成你好(把好字的第三声非要读成第四声) 。我觉得陕西话不错,想学,却根本不成 。非但学不成,老陈一见到还跟我说起了陕普 。我根本无法忍受,坚决要求老陈不要这样说话,还是原汁原味比较踏实 。再以后,老陈就跟我全程陕西话聊了 。尽管我不会说,但听完全没有问题 。我问老陈抽的是什么烟 。老陈说这是我们陕西一个小县城里产的 。我说好像很冲 。老陈说,不冲莫法抽 。我说,我回上海给你寄 。于是,我就成了老陈叶子雪茄烟的提供商 。跟老陈一样爱抽这烟的还有西安的评论家王愚,瘾头似乎比老陈更大 。“四人帮”粉碎后,老陈的写作也一度陷于停顿 。不知道该写啥了 。我完全没有沽名钓誉的意思,我建议老陈写点真正陕西普通人的生活 。结果,中篇小说《康家小院》写了出来,非常棒,写一对父子做干打垒的活,历经了祖国解放的生活 。小说发表后受到读者欢迎 。老陈很高兴 。老陈笑起来脸上的褶子就更加深刻了,不过、恍惚间我也发现,他其实只是个年轻的小伙子 。
陈忠实是那样一种人,明明过的是农民的日子,可是心里却始终惦记着写作 。这样的作家在全国也不只是老陈一个,可是,他的思考之中,惦念之中始终都有着一种国家民族命运的感受,他不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他把物质以及享受看得很轻,就像跟他毫无关系一样 。可是心里却扭着一股劲,始终都在告诫自己,不要有那么多文人的毛病,你就是个写字的人,你写的东西要是连你认识的人都觉得假都觉得不是那么回事,那你还写个啥?老陈的思维都浸润在浓厚的乡村生活当中,在他的眼里,那些认字不多只会干活的普通百姓,个个都是生活大师,个个肚子里都有一本经 。他念着的是,怎么才能把这些活生生的人物都写进文字里去 。这也是老陈为何写《白鹿原》的时候偏不愿意待在陕西作协给他在西安建国路71号边上分的住宅里写,偏要到他的家乡灞桥霸陵乡西蒋村——那个农家小院里,而且还没有什么像样的书桌,就在庄户人家吃饭的小圆桌子上铺开稿纸,要不是这样,他根本就找不到感觉 。一笔一画,老陈就在那个小院子里奋战起来 。等到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高贤均、洪清波赶到西安来看稿子的时候,老陈躲躲闪闪,在火车站交出自己的泣血之作 。两位好人拿着稿子在赴成都的列车上就开始了阅读,还没回北京,两人就知道,一部当代中国的文学杰作已经呈现在他们的眼前 。耳边响起的是,老陈那浓重的陕西话:下次来,带你们去原上转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