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

几乎每年的春节都是小孩子最期盼的节日了 , 因为除了热闹合家团圆 。对于小孩子来说当然就是收压岁钱了 。
但是越长大我们越来越发现似乎对过年少了童年时候的期盼 。
对南通文化感兴趣的你 ,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通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
除夕
一年的最后一天夜头叫除夕 。在段玉裁《说文》中 , “除”条里这样说:“凡去旧更新皆曰除” 。“夕”者傍晚 。所以旧岁的最后一天又称“岁除”、“大年夜” , 俗称“年三十晚上” 。南通人就叫它“三十夜子” 。要是碰到“小年”(没有腊月三十的年份) , 腊月二十九也叫除夕 。
在二千六百多年之前的周代 , 我国民间就有“岁终举行驱傩”的风俗 。据《周礼?夏官》中记载:“方相氏……率百隶而时傩 , 以索室趋疫 。”这就是除夕活动最早的记载 。《后汉书?礼仪表》也有:“先腊一曰大傩 , 谓之‘逐疫’”的记载 。而把这天子叫“除夕”是在东汉 。东汉应劭写的《风俗通义》卷八“桃人苇茭?画虎”上有:“常以腊除夕饰桃人 , 垂苇茭 , 画虎于门 , 皆追效于前事 , 冀以御凶也 。”是“驱邪求福”的意思 。到了晋代 , 开始有了除夕“分岁”、“守岁”的说法 , 同时也开始了祭祀祖先的习俗 。到南北朝的时候 , 又增添了祭神的习俗 。到了唐朝又有了饮宴、庭燎、铜刀刻门和点水盆灯的风俗 。
宋代度岁成为了年终大事 , 有“洒扫门闾 , 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佛”等习俗 , 以祈祷新岁之安 。明朝时 , 除夕的风俗又有所发展 , 《帝京景物略》记载:“五更焚香楮 , 迎新灶君下界;插芝麻秸于门檐窗台;门窗贴红纸葫芦;夜以松柏杂柴燎院中 , 悬拜祖先影像;全家聚坐食饮;守岁 。”清朝又增加了向尊师亲友辞岁、盥沐后祀祖祀神、阖家团拜、更尽分岁、散黄钱金银锞锭、吃荤素细馅水饺、坐以待旦 , 以兆延年等风俗 。清朝通州人李懿曾写的《望江南?通州好》词里头也有一首 , 就是写当时南通除夕时的欢腾和忙碌 。
压岁钱
小时候蛮欢喜过年的 , 因为过年有新衣裳穿 , 吃的东西也比平常多 , 还有一桩特别欢喜的事 , 是过年有得压岁钱拿 , 爷娘要给 , 爹爹奶奶要给 , 外公外婆也要给 。好像这个风俗不仅不曾得断过 , 反而越给越多了 。我小时候也就只拿角把两角钱 , 现在没有张把两张大团结好像不得去 , 就连才会说话的小伢儿都会得说“恭喜发财 , 红包拿来”!
【南通春节习俗,你知道多少】压岁钱又叫押岁钱、压祟钱、压胜钱 , 是汉代起的头 , 汉魏六朝的时候开始流行的 。据王黼《宣和博古图录》载:钱形长而方 , 上面龙马并着 , 俗谓佩此能驱邪镇魅 。因为“岁”和作祟的“祟”同音 , 压岁就等于压祟 , 所以叫压岁钱 。过去的压岁钱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钱币 , 而是为了带了身上戏戏、看看而专门铸就的和钱币差不多架子的东西 , 是当吉利物品或者是避避邪用的 。有的在钱币正面还铸了有“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这样的吉祥语;背后还有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等的各种图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