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意识和价值观念看,众多作品都显示了个人言说特征 。如《尘埃落定》、《务虚笔记》、《日光流年》、《檀香刑》和《21大厦》等,就都显示了个人重新解释历史的主体意识 。张承志充满哲理思索的《心灵史》 , 张炜散文化的《九月寓言》和《柏慧》,贾平凹注重文化思考的《高老庄》和《怀念狼》 , 韩少功别出心裁的《马桥词典》和《暗示》,红柯充满浪漫色彩的《西去的骑手》……都突出了个人理解和个人体验 。《施洗的河》、《在细雨中呼喊》、《呼吸》、《苦界》、《幻境》、《解密》和《暗算》等新潮作品,取材多样风格各异,但主体意识的张扬都显而易见 。这些个性化作品都摆脱了以往的流行概念和传统思维模式 。
长篇小说主体意识的张扬 , 还显示在艺术方式的大胆探索和丰富想象中 。从上面涉及的作品看,可以说不少作家都有突出表现 。如莫言就始终在坚持艺术探索和形式创新,其长篇小说在魔幻现实主义和民间形式的运用上,可以说均有不俗表现 。
“个人言说”尽管还有种种不足,但毕竟表现了独立思考和个性探索 。经典意识的增强
关于长篇小说有种流行看法:经典太少 。所谓“长篇泛滥”和“当代无经典”就是这意思 。长篇小说产量和优秀作品的比例确实不理想,不过这要具体分析 。长篇小说作者众多而水平差异大 , 作品多但良莠不齐,量和质就难免反差鲜明 。但对于那些专心致志的作家,我以为不甘平庸的经典意识已很清醒 。创作经典当然不易,但首先要有这种高标准追求 。
认为长篇小说创作经典意识明显增强,并非空论而有事实为证 。首先 , 不少作家耐得住寂寞 。这是经典创作和优秀作品能够产生的必要前提 。当今的文学 , 包括创作、出版和接受都受到市场化的影响 。文学市场化是现代商业社会的正常现象,但确实也带来了浮华喧嚣和追风逐浪 。令人欣慰的是我们不少作家能沉住气,能够潜心创作精益求精 。如张洁的新作《无字》就是多年心血的煎熬,如王蒙、莫言、贾平凹、张炜、尤凤伟和韩少功等作家就一直在潜心长篇小说创作 。他们的创作成绩有目共睹 。
其次,史诗性追求依然普遍 。史诗性曾是传统长篇小说经典的共同特征 。我们时代的长篇小说虽然重视个人言说 , 但史诗性构建仍是普遍追求 。只是以个性意识审视群体历史和民族命运 。不少人还认为日常叙事取代宏大叙事是现代小说流行现象,其实这在我们长篇小说创作中并不多见 。即使采用也决不意味着叙事的琐碎化和平面化 。史诗性和宏大叙事依然是我们很多作家的追求 , 而这就是经典意识的一种典型表现 。
谁的灵魂更可悲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谁的灵魂更可悲
柯云路,当代著名作家 。从小在北京读书,l968年去山西农村插队 。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三千万》获同年全国短篇小说一等奖 。著有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衰与荣》、《龙年档案》、《嫉妒之研究》、《孤岛》、《汾城轶闻》、《超级圈套》、《东方的故事》、《成功者》、《合欢》、《父亲嫌疑人》等 。2000年以来,出版了《芙蓉国》、《蒙昧》、《牺牲》、《黑山堡纲鉴》、《那个夏天你干了什么》等多部以“文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 。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获人民文学奖 。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新星》l986年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 。还著有非文学类作品《人类时间》、《童话人格》、《心灵太极》、《婚姻诊所》、《焦虑症患者》等,均受到读者欢迎 , 被誉为“最会变脸的作家” 。2007年出版:《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婚姻诊所》、《焦虑症患者》、《曲别针的一万种用途》 。
推荐阅读
- 世界纪录有哪几种认证
- 上海市苹果认证体验店有哪些?
- 关于老虎的小知识
- 什么是低音炮?有什么作用?
- pxe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 日本有法定首都吗
- 四川习俗
- 汽车球笼有什么作用?
- 单杠二卷身上练技巧有哪些?
- 西芹和香芹有什么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