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作用和意义 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万里长城的作用和意义 长城的作用是什么


首先提一个问题,修长城到底有什么用?
众所周知,大秦为了抵御匈奴入侵,征发劳役,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长城的修建,在相当程度上维护了内地安全 。
简单概括一下,长城就是用来打仗的 。所以逆向思考一下,不打仗是不是就不用修长城了?
理论上来说,没错
这种看法倒是并非笔者一家之言,确实是学界论调之一,譬如说李治亭教授的《长城新解》就觉得因为清朝长城沿线两百年无战事,故无修葺 。而实际上来说,不只他老人家是这么觉得的,就连清朝人自己都是这么认为的,所谓“圣朝不画长城界,一道平冈是九边 。”嘛 。而且清朝自认国力强盛,皇上天天喊着“不修边城”的口号给人洗脑 。
不过,就实际上来说,我个人却倾向并非如此,清朝虽然没有大规模的修筑长城,但却有按时定点的予以修葺,虽说北方无战事,但毕竟打起来长城也是一道屏障 。这种说法倒也有史料可证,清政府虽然一直口口声声的说他们要“弃长城而不用”并且“不修边城” 。但实际上,顺治时期他们就曾大规模的修筑大境门过及山海关等等重要关口,这显然是当场打脸,长城它用来打仗它不香吗?
香!
说远了,回到正题,长城除了打仗,还有用吗?
当然有了,而且是有大用 。
简单提一下清朝的边防政策,清朝虽然北方战事少,但毕竟还是有提防的对象,对清朝历史了解点的看官呢,就知道康熙最大的成就之一就是成功削藩,解决了三藩之乱 。
因此呢,清朝的边防政策,基本上就是怎么对待“藩部”的问题 。主要是这么三板斧:
一曰恩威并使,顺我者以德服人,逆我者大兵压境,怎么个以德服人呢?一曰联姻,二曰封赏 。那又是怎么个大兵压境呢?八旗子弟兼蒙古铁骑,正是膘肥体壮之际,与朕讨之!这个呢,就是乾隆爷所谓的“恭顺则抚恤之,鸱张则讨灭之” 。
至于第二板斧,叫做因俗施政,分而治之,“所谓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者,盖怀柔驾驭之道” 。具体来说嘛,譬如说蒙古,挺大一地,万一造反了可咋整啊?所以一是要设立将军、理番院监督治理,二来嘛,就要分化成不同行政区,给你画小了,这样就不用担心叛乱了 。当年元朝也是这么干的,甚至元朝做的更狠,他们当年都不以山河为行政区分界线了,举例来说,这有座山,按理来说呢,就应该是山这头是山东,山那头是山西,方便两省政府治理,但是大元偏不,把山和山这边一点全划到山东去,这样山东总督如有不臣之心,也得好好思考交通不便导致的辖区被凭空截成数段要怎么造反了 。
至于三板斧的第三招,名曰兴教,没错,大力推崇佛教 。
说完了边防政策,再说说边防本身,大清幅员辽阔,但是基本上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内地十八省,二是非十八省的边疆地区 。这俩地最大的区别就是流官与否,十八省是流官制,任期满了考评,评完了调走 。而边疆地区则是当地自治,举例来说,经常能在各类长征电视剧中看到的土司就是此类人物 。
都说完了,总算能正经的讲讲长城了 。
显而易见,长城最重要也最明显的作用毫无疑问是其军事效用,大明三边总制,扳倒严嵩的大功臣杨一清就上书过“非创筑边墙,不足以御腹心之患 。”
除此之外,长城其实还有着贸易功能 。说是贸易,但实际上更像是今天的高速公路上的收费站或者服务区 。
在大清,民众出行需要领取票照,在经过长城关口时,要查验票照,顺便被守关军揩走一层油,再被朝廷抽一波税,当然,行商终究还是有利可图,所以众多关口就熙熙攘攘起来,人一多就容易形成集市,形成集市就自然会有贸易功能 。1661年,也就是顺治十八年的时候,张家口就达到了“年税一万三千两”的程度,长城贸易之用,可见一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