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二 )


“摩崖三绝”
引历代文人名士追摹考据
《大唐中兴颂》 原刻于唐大历六年(公元771年) 元结撰 颜真卿书
公元771年 , 元结为母守丧 , 隐居浯溪 , 好友颜真卿从江西抚州刺史卸任北归 , 特意绕道来看他 。元、颜两人都是平定“安史之乱”的中兴功臣 , 又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 分别多年 , 此刻相见 , 彼此十分高兴 。元结看见江边石壁 , 忽然萌生一个念头 , 就请颜真卿将自己10年前的旧作《大唐中兴颂》书写出来 , 并请人刻于崖壁之上 。这方石刻因元结的文、颜真卿的字、浯溪摩崖之石都很绝妙 , 世称“摩崖三绝” 。
欧阳修《集古录》中就写道:“《大唐中兴颂》 , 元结撰 , 颜真卿书 。书字尤奇伟 , 而文辞古雅 , 世多模以黄绢为图障 。碑在永州 , 摩崖石而刻之 。”此后又有《大宋中兴颂》《大明中兴颂》蝉联刻写在永州浯溪高崖之上 , 名家品评不断 , 由是名声大著 。
“永州的摩崖石刻呈现着清晰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 即唐代创始 , 宋代流衍 , 明代追摹 , 清代考据 。”对永州摩崖石刻研究了20多年的湖南科技学院教授张京华表示 , “两宋是中国文治的顶峰 , 而党争亦持续不断 。永州名曰楚南 , 实邻五岭 , 是贬逐官吏的重要场所 。所以又有‘北宋迁谪名流 , 大半途出湖南’之说 。”永州处潇湘之会 , “无土山 , 无浊水” , 清湘数丈 , 历历见底 , 江岸又多奇岩白石 , 最宜镌刻 。“残腊泛舟何处好 , 最多吟兴是潇湘 。”张京华说 , “凡贬谪者往往升华出名篇佳作 , 真是‘一到潇湘必有诗’ 。”
而到明代 , 当时的文官书卷气最重 , 府县官佐人人皆似理学家 , 尤其正德以后 , 永州知府大多能诗工文 , 凡有修建书院 , 推崇先贤遗绪 , 往往刻石纪咏 。清代朴学兴起 , 继承两宋金石学的研究 , 考据学得以盛行 , 其中很多成果都是在对永州摩崖石刻的研究中写就的 。
“摩崖上的中兴颂——永州摩崖石刻拓片展”展览现场 李亦奕 摄
勘察保护
永州摩崖仍需系统普查
“摩崖石刻是一个交叉的学术领域 , 体现着多种学科交叉的方法与范式 。”张京华说 , 其所涉及的学科 , 有史学、文学、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文字学、书法艺术、民俗学等等 。仅就文献方面而论 , 除一般史部著作之外 , 又涉及历代金石著录、地方志、总集别集若干大类 。
据了解 , 近年来永州先后成立了永州市博物馆、永州市美术馆、永州市书法院等文物保护机构 , 整理出版了《永州石刻拾萃》《永州国宝》等研究成果 , 建立了“浯溪摩崖石刻网上数字博物馆” , 复制了《千字文碑》《秋兴八首》等怀素作品 , 成为弘扬摩崖石刻和书法文化的重要载体 , 研究探讨了永州摩崖石刻保护利用工作 , 产生了一批研究成果 。
“现在永州摩崖石刻最大的问题是 , 没有一个系统的普查 , 没有建立一个完整的目录 , 山野间仍有许多石刻还未被发现 。”张京华表示 , 下一步将加大田野调查和建档力度 , 争取把永州7个岩洞的摩崖石刻捆绑起来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书法家为何对摩崖书法情有独钟
张瑞田
湖南永州祁阳 , 是一座古老的县城 , 地处祁山之南 , 浯溪与湘江交汇 , 一次行走 , 终生难忘 。浯溪摩崖刻石就在这里 , 颜真卿的楷书名作《大唐中兴颂》也在这里 。浯溪诱惑着我们 , 唐代诗人元结的《右溪记》对浯溪有深入的描写:“此溪若在山野 , 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 , 则刻为都邑之胜境 , 静者之林亭 。而置州以来 , 无人赏爱;徘徊溪上 , 为之怅然 。乃梳凿芜秽 , 俾为亭宇;植松与桂 , 兼之香草 , 以裨形胜 。为溪在州右 , 遂命之曰右溪 。刻铭石上 , 彰示来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