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三 )


浯溪一侧 , 原是一座山崖 , 经过1300多年的时间 , 山崖周身 , 刻凿了480多处字迹 , 这是自唐到清300多位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书法 , 其生命能量已经把浯溪灼热了 。一一看去 , 看到了颜真卿、皇甫湜、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董其昌、顾炎武、吴大澂等人的书法刻石 , 当然 , 也看到了元结的诗文……
元结 , 是浯溪摩崖的开创者 。
颜真卿所书《大唐中兴颂》 , 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甚隆 , 欧阳修在《集古录》中说:“大唐中兴颂 , 元结撰 , 颜真卿书 。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 。”王世贞谈《大唐中兴颂》立场更坚定:“字画方正乎稳 , 不露筋骨 , 当是鲁公法书第一 。”欧阳修与王世贞都是大文人 , 所言有权威性 。欧阳修提到《大唐中兴颂》的作者元结 , 并以“文辞古雅”称誉 , 在他看来 , 楷书摩崖《大唐中兴颂》是文墨兼优的作品 。
元结 , 元次山 , 大名鼎鼎的诗人 。
毕竟是经历了无尽苦难的诗人 , 他的“颂” , 不仅仅是颂 , 他看到了战争骤发的原由 , 必然崛起的新的政治力量 , 以及每一个人的痛苦遭遇 。颂词开篇 , 他沉痛地说“噫嘻前朝 , 孽臣奸骄 , 为昏为妖;边将骋兵 , 毒乱国经 , 群生失宁” , 描述了一幅令人心碎的人间乱象 。含蓄的修辞 , 真挚的情感 , 令人深思 。
刻《大唐中兴颂》于石壁 , 是元结的好想法 。这个想法甫一出现 , 他就想到颜真卿 , 颜真卿乃当朝重臣 , 朝野公认的杰出书法家 , 也是元结尊重的朋友 。他相信 , 颜真卿不会拒绝他的邀请 。的确 , 颜真卿愉快答应了 。公元771年的春天 , 颜真卿离开江西抚州刺史的职位 , 有时间细读元结的《大唐中兴颂》 , 元结的描写让他感伤 , 惨烈的战争 , 历历在目 。他亲历了“安史之乱” , 一度持节蒲州 , 阻挡乱军 。因此 , 他与元结的心很近 , 他能够理解《大唐中兴颂》的所言所思 。于是 , 他以饱满的生命激情一笔笔书写《大唐中兴颂》 , 同时 , 也写下了自己的身份“金紫光禄大夫前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 , 以及文章的写作时间和摩崖的凿刻时间:上元二年秋八月撰 , 大历六年夏六月刻 。
有序有跋 , 首尾相连 。
摩崖书法也是以这样的方式、这样的魅力影响着历朝历代的书法 , 直至今日 , 依然闪耀着明亮的艺术光芒 。
当代书法家对摩崖书法情有独钟 。原因很简单 , 摩崖书法历史悠久 , 书体齐全 , 名作众多 , 书风苍劲老辣 , 可资借鉴的艺术元素丰富 , 是可以“打进去、走出来”的重要资源 。浯溪摩崖是中国一座开放式“书法博物馆” , 围绕《大唐中兴颂》 , 历代文人到此谒拜、题跋 , 留下无数锦绣文章和书法名篇 。从文化发生学的层面探讨浯溪摩崖 , 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独特的气质和书法艺术固有的传播方式 。
传统书法是以碑刻、摩崖石刻、诗文、手札墨迹等为代表 , 也是书法爱好者认识书法、学习书法的主要对象 。清末 , 碑学兴起 , 打破了传统书法的认知结构 , 在阮元、包世臣、康有为的倡导下 , 一股新兴的文化力量介入书法 , 让人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康有为指出了书法变革的原因:“碑学之兴 , 乘帖学之坏 , 亦因金石之大盛也 。乾、嘉之后 , 小学最盛 , 谈者莫不借金石以为考经证史之资 。专门搜辑著述之人既多 , 出土之碑亦盛 , 于是山岩屋壁 , 荒野穷郊 , 或拾从耕父之锄 , 或搜自官厨之石 , 洗濯而发其光彩 , 摹拓以广其流传 。”“今日欲尊帖学 , 则翻之已坏 , 不得不尊碑 。欲尚唐碑 , 则磨之已坏 , 不得不尊南北朝碑 。尊之者非以其古也 , 笔画完好 , 精神流露 , 易于临摹 , 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 , 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 , 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 , 四也;笔法舒长刻入 , 雄奇角出 , 迎接不暇 , 实为唐宋之所无有 , 五也 。有是五者 , 不亦宜于尊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