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写出媲美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边塞诗


却写出媲美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边塞诗


文|丁十二
一般说到边塞,都充满了肃杀、凄寒的氛围,脑袋里浮现的是茫茫大漠,是寒光铁衣 。
诗歌中的边塞,
是岑参所见的“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是范仲淹笔下的“长烟落日孤城闭 。”
是王维留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
是李白诗中的“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
我们总是没有见到过边塞的春光,诗人大多着力表现边塞的冬天,因为肃杀的冬天和无边的大漠,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表现边塞环境的艰苦,戍边将士的艰辛 。因此而往往忽略了春天 。但是这不是意味着边塞没有春光,只是看你怎么去发现罢了 。正如李益诗“莫言塞北无春到,纵有春来何处知” 。
塞北、边塞是有春天的,但是边塞不同于帝都长安,不同于天府成都,这些地方的春天是很容易发现的,有双飞燕子,有桃花蘸水而开,有绿柳才黄半未匀 。这些都能让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了春天回来了 。可是塞外不一样,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
却写出媲美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边塞诗


边塞的春,要通过其他方式来发现 。
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唐朝非著名诗人张敬忠,看看他是如何发现塞外的春天的 。
《边词》
【唐】张敬忠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
张敬忠,唐朝非著名诗人,《全唐诗》仅存诗两首,生卒年不详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张仁愿任朔方军总管时,当时任监察御史的张敬忠被任用分判军事 。根据推测,这首《边词》大概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
“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旧来”就是自古以来的意思,“五原”即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 。这里地处塞北,气候严寒,环境恶劣 。首句诗人就给我们传达出一个重要信息:塞外的春天自古以来就来得很迟 。但是需要注意来得迟并不是不来,并不是没有春天 。
为了表现春天来得迟,诗人举了个例子:二月垂杨未挂丝 。就是已经到了二月份,垂杨还没发芽 。高鼎诗“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小晏有词“二月和风到碧城 。万条千缕绿相迎 。”可以看出二月份,在其他地方,都已经是处处春光莺莺燕燕融融洽洽 。而五原的垂杨还没抽芽 。可见塞北的春天确实来得很晚 。
却写出媲美王之涣的边塞诗 王之涣的边塞诗


那么究竟有多晚,诗人继续选取具体的事例告诉你: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 。
你看现在的黄河岸边,冰雪才正在消融,而此时若是在长安城里,花都应该已经飘落了 。换言之长安城的春天都将过完了 。
这一句真是妙 。诗人明明是写塞外,却突然以京城长安作为对比,看似是为了突出边塞春晚,实则暗含了戍边战士对帝都长安的怀念,对故土、故人的思念 。
第二,边塞环境恶劣,气候严寒,这些其他边塞诗要着重表现的点,其实这首诗也写了 。没读出来吗?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换言之,春天来临之前是漫长的寒冬,而边塞的春天来得如此晚,其寒冬有多长已不言而喻,再加上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戍边将士的艰辛也已不言自明 。
正如《而庵说唐诗》对这首诗的评价:此诗不用深巧,只将“春色迟”三字写大意,而边地之苦自见,尚不失盛唐步武 。
第三,同样身处茫茫大漠,同样凄寒荒凉,但诗人并不感到悲伤,全诗无一丝悲凉气息 。甚至通过“河畔冰开”几个字我们能感受到诗人内心对春天的美好愿景,冰雪已经消融,春天的脚步已经近了,诗人带给我们的是满满的期待和希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