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作者 | 经韬纬略智库
全文 9909 字

工作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核心基础职能,简单来讲,它是一种应用系统方法,收集、分析、确定组织中职位的定位、目标、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业绩标准、人员要求等基本因素的过程 。工作分析的主要成果是形成工作说明书及工作分析报告,前者既是一般员工工作的指南,也是企业确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员工能力模型、考核薪酬、培训开发等人力资源职能管理的参考依据 。后者则是通过工作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对组织有效性的诊断提供依据 。
工作分析以组织中的职位以及任职者为研究对象,它所收集、分析、形成的信息及数据是有效联系人力资源管理各职能模块的纽带,从而为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设提供了理性基础 。同时,组织由各种各样的员工角色构成,通过工作分析的详细说明了解、并从整体上协调这些角色的关系,避免工作重叠、劳动重复,提高个人和部门的工作效率及和谐性,奠定组织设计和工作设计的基础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作分析也是中国企业走向管理规范化的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
工作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工作分析与员工胜任能力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是要解决职位与人之间的动态匹配关系 。这也衍生出了基于职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与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两条思路 。前者是此领域的传统路径,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方法与流程,包括信息收集的方法、处理数据的工具、工作说明书的模板等;而随着人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对人的内在素质,包括知识、技能、行为、个性趋向、内驱力等因素与工作绩效之间的联系的研究日益深入,基于胜任能力的人力资源管理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及实践界的关注 。有的学者甚至认为,胜任能力模型将取代工作说明书,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 。关于工作分析与员工胜任能力的关系,可归纳出以下内容:
第一,胜任能力模型研究目前还不甚成熟、应用基础还不够广泛 。应该看到,工作分析产生于泰罗的科学管理时代,经历上百年的实践验证与持续改进,但到目前为止还存在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可见任何管理工具的成熟,除了具备理论与研究基础之外,还需要有广泛的实践基础与操作经验的积累,而这一点恰恰是目前胜任能力模型方法欠缺的地方 。素质模型在20世纪70年代最早在美国提出,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在一些管理基础较好的跨国大公司得到部分的应用,工具本身还有待于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实践的检验 。同时,胜任能力模型应用中所用到的行为事件访谈、信息编码、建模等方法,其使用的成效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操作者本身的能力与经验,技术门槛较高,难以为大多数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和管理者所掌握,应用成本也很高 。这决定了胜任能力模型在现阶段虽然可以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新的基础性工具,但实际应用的基础还不够,还需进一步完善 。
第二,胜任能力模型无法根本取代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具地位 。胜任能力模型并没有、也不能取代工作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具地位,甚至胜任能力模型本身的建立离不开工作分析所提供的信息 。①从胜任能力模型研究过程来看,从需要建立胜任能力模型的职位的选取,到绩效标准的提出,到绩效出众和绩效一般的任职者的选取,都离不开通过工作分析所得到的职位目的、工作内容和绩效标准的获得;②目前许多胜任能力模型的研究对象是职类(如研发人员、销售人员)或职层(如高级管理层),而职类职层的划分的依据及标准需要通过对职位要素的分析与总结而提取;③从结果来看,胜任能力模型是对工作说明书内容的丰富,它弥补了工作本身表层、外向的特征描述的缺陷,转而关注职位对人的内在要求的描述,但这种要求也是基于职位的目的与要求而设计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