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树有多少棵「一排有5棵大树每两棵大树之间种3棵小树要种几棵小树」( 二 )


3.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已经能熟练掌握一位数乘一位数的表内乘法,能运用已学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对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
4.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⑴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
⑵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
5.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
教学难点:发现规律,将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迁移到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乘法中 。
二、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
1.发现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个“发现者”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发现方法,发现规律,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
2.练习法,练习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本节课在新课后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通过一系列灵活多样,一定量化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
3.迁移法,由于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十分紧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当运用迁移规律,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旧引新 。乘数是整百、整千数的口算方法,就可以从乘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中进行迁移,这样的知识迁移,最后转化为技能技巧,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
三、说教学流程:
课前热身:20道表内乘法题 。
【设计意图】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乘法口诀,但经过一假期的时间,有些已经淡忘,有必要在课前适当训练,唤起对旧知的记忆,同时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尽快找到数感 。所以在新课伊始进行表内乘法的复习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
首先我用激励的语言祝贺孩子们成为三年级的小学生,欢迎他们重新回到学校 。以美化身边的环境为契机引出情境图 。
每捆20棵
1.探索新知 。
(1)仔细观察并说出数学信息 。
(2)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
(3)试着解决问题:3捆小树一共有多少棵?
(板书课题:小树有多少棵)引出:20×3=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是教学的必要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并巩固复习乘法的意义,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
2.讨论算法 。(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交流算法)
(1)20+20+20=60(2)2个十乘3是6个十,就是60 。
(3)2×3=6,20×3=60
先不看20后面的“0”,2×3=6,乘完后再在6的后面加一个“0”,所以就等于60.
3.优化算法:以上算法你认为哪种更简单?
由于学习过乘法的意义,所以学生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排除加法,很自然地选择第三种方法 。而第三种方法是本节课希望学生掌握的口算方法,所以教师抓住机会及时总结、强化 。
4.小结:在乘的时候先不看乘数末尾的“0”,乘完以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同样多的“0” 。
5.师生共同将题目补充完整,教师板书为学生做好示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
6.追加问题:4捆小树有多少棵?5捆呢?(刚刚优化口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题目进一步强化口算的方法 。)
二、 迁移应用,探索规律 。
1.出示练习:
3×2 5×4 6×7
30×2 50×4 6×70
300×2 500×4 6×700
学生通过独立计算,得出算式的结果,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几组题目,找一找竖列算式的规律,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了什么?学生能够发现,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的末尾依次多一个“0”,积的末尾也多一个“0” 。学生已经把整十数乘一位数的方法迁移到整百数乘一位数,此时进行方法的强化,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计算的方法,既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发展学生的语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