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从“定制”到“成品”,是加剧?还是缓解窗帘焦虑?
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有人说,是交易。
也有人说,是价值创造。
千人不一定有千般回答的时候,
价值的认知就会出现“趋同化”。
(一)
近来“成品帘”的风靡,让“苦模式”久已的窗帘企业迅速跳出卖面料的传统做法,高举品牌旗帜开始攻城掠地。正当“成品帘”打得如火如荼,整个泛家居领域却又悄然刮起了“成品转定制”的品牌策略,风向急速翻转的背后,究竟是模式驱动?需求驱动?还是价值驱动?或许值得我们去一探究竟。
在探索两种风向的背后,我们得先究前因,那就是窗帘企业为何会如此迷恋“成品帘”?在过去长达数十年的行业发展中,窗帘始终是以半成品的姿态亮相终端,前店后坊成为了早期最为显著的窗帘门店特色。
每一个门店都是一个独立的品牌形象,企业更多充当的还是一个面料供应商和产品开发商的角色,对门店缺乏普遍的约束力,同款面料产品的价格在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都会出现定价混乱、不透明、计价方式繁琐等种种乱象。门店凭喜好定价,甚至同一门店、同款面料产品,不同业主进店消费的价码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浮升,这就给用户造成了风评极差的品类消费印象。
【 焦虑|从“定制”到“成品”,是加剧?还是缓解窗帘焦虑?】而有此困扰的,不仅仅是业主,作为产品输出的上游企业,经销商的低黏性也让其不胜烦扰。如何加强企业在门店中的话语权和约束力,统一全国零售价普惠终端用户,成为窗帘企业发展新阶段的根本性使命。要想做到以上两点,深耕品牌自然是绕不开的话题,此时有人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成品帘”概念,这无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讲好品牌故事的根本性思路。加上如鱼得水、佳美嘉、兰客厅等几家率先主打成品帘的成功案例,让同行们如获至宝,从早期的观望到蜂拥入局,仅半年时间便风靡海内。
“成品帘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快速推进了窗帘品牌的建设,让窗帘行业从‘无’品牌状态一下子晋级到多品牌争鸣的战国时代。也进一步规范了终端门店的对外形象,让价格统一、透明化,彻底淘汰一二线城市夫妻店经营模式,鼓励门店团队化、规范化、专业化运营,最重要的是,它让传统的窗帘企业找到了一条,卖面料之外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一位从业多年的窗帘人向采访人员陈述道。
(二)
成品帘的口号越喊越响,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成品”却仍然有着不小的鸿沟,而如今我们口中的“成品帘”也只能归类为“微定制”。由于国内窗户的非标性,加上个性化、多样化的建筑审美,各种异形窗的出现,成为了窗帘标准化路上最大的一只拦路虎。
窗帘标准化是必然趋势,但从当前阶段来看,大家仍持不同意见。有同行认为,要实现标准化,首先要联合上游房企,制定窗帘的统一规格标准,只有如此方能真正解决标准化问题。另外也有人认为,房企单位大大小小众多,想统一标准绝非易事,与其如此,还不如根据当下的大多数先行制定基本的尺码标准,以定制为主、成品为辅,来应对消费市场和倒逼房企做出响应。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曾经无比依赖的“定制模式”貌似都要向“成品化”过渡。
比起定制,成品化有着诸多肉眼可见的变化,譬如,大幅缩短交付周期、尺码选择更便捷、退换货更灵活,降低门店导购的专业诉求,同时为品牌的电商化提供新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成品化的深入,品牌也将面临两大棘手难题:第一,随着交付周期的缩短,企业要满足供需,就要扩大产能,库存压力势必也会随之加大,这时候就非常考验企业的现金流和融资能力;第二,随着产能的加大,人员成本也会随之翻番,企业一旦陷入淡旺季分明的市场节奏,大量的人员闲置就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推荐阅读
- 上港|从上港星江湾现场发来一条项目新消息,请查看
- 春节|如果能重来,阳台一定“9不装”,并非迷信,是过来人的经验教训
- 阿里巴巴|宝龙地产“期望”过高 未达销售目标
- 贷款|5月起,“2道铁令”,今后这1种买房方式再也行不通了
- 住宅|现在买房,选“高层”还是“低层”好专家20年后差别很大
- 集体经济|征拆赔款找,查了才知有这么“多”…
- 宝龙地产|银行大厦几十层高,能“物尽其用”吗?各个楼层都是干啥的?
- |“最惨购房者”相关话题登热搜榜首,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 房贷|“重启”拆迁?这2类房子或全拆重建,两类人受到影响
- 中海珑悦府|中海珑悦府好不好?置业顾问从项目现场发回新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