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自信( 四 )


好的学习情境,应该包含任务、学习资源等多个学习要素 。因此,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指向教学目标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包含学习元素和学习任务的场景 。学生在情境中,进行语言实践,进而达成学习目标 。
另外,新课标强调,教师要整体规划学习内容 。相对于2011版课标,新课标更强调基于单元整体教学下创设学习情境 。在单元学习情境之下,设置学习任务和语文实践活动 。情境创设的最终目的,是探索学习内容主题化、学习主题目标化、学习目标问题化、学习问题任务化、学习任务活动化、学习活动程序化的“六化”路径,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
吴越Q:本次新课标有不少地方借鉴了国际教育的理念和方式,比如跨学科学习,探究学习等 。那么语文跨学科教学如何开展?
杨琳琳A:目前所有教研活动都是以学科为单位开展的,跨学科教研比较少,而对IB课程来讲跨学科是精华之处,需要我们动用全校人的力量 。对于跨学科,我有两个层面的理解:
第一,语文如何成为跨学科拼图中的一部分至关重要 。
想要进行一个跨学科的活动,首先要有一个主题出来,然后动员所有学科思考,语文学科在这里需要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比如,我校开展的极端天气气象控制主题的学习,那么语文学习应该担任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发现,这一主题需要学生不断研究最终汇总成报告,而报告环节就是语文教学可以充当的角色 。语文与数学、艺术、体育,甚至道德法制课程一起合作,共同完成这一主题,就是跨学科的完整过程 。
第二种,从语文本身出发,如何链接到其他学科 。
我认为对于语文学习,情境化非常重要,在进行跨学科教学的时候,老师不仅需要课堂上教学,更需要策划一个项目让学生共同完成 。比如最近,我校六年级学生正在做告别毕业的项目,这时候,语文老师就可以从一首诗歌或一段文字让学生从各种学科来进行诠释 。这种将学生带入情境的方式,有利于把语文知识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自身成长、高效运用知识 。
新课标出现之后,我希望语文课堂可以走出教室,更好落实核心素养 。
吴越Q:本次语文新课标强调项目式、跨学科、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请王普校长为大家分享一下诺美项目式教学的经验 。
王普A:首先,说到项目式学习,更主要的不是在专家层面去研究,而是在任课教师层面去设计教学方案 。
我们学校在教学时提出了一个很简单的标准,即学校“活动课程化”、“课程活动化” 。“课程活动化”如何理解?如何实施?如何评估?我提出了一节好课的四个“有所”:“有所乐、有所为、有所思、有所得” 。
研究项目式学习的目的主要是让通过教学设计,让学生具有架构、驾驭项目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主动去学习 。基于现在的很多孩子是躺平状态,或者仍然唯分数论,我们就应该从评估的角度入手去引领 。所以要让孩子热爱学习,我们要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方法而非项目来培训老师,让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不再是简单的备教材、备学生,而是根据对学生的了解,与学生一起设计基于项目的活动,把要完整的内容和任务装到活动的口袋去,而不是把活动与教学对立起来 。
要想把项目学习应用好,师训是关键 。各个层级的教师都需要自我学习 。比如最近诺美教师培训活动,活动主题是“二十一世纪的创意主题策略” 。其中专家演讲提到了利用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我们一个美国文学老师也提出了老师的技能的重要性 。而我在教语文时发现,虽然学生会背李白杜甫的诗歌,但不能够或者支离破碎的了解李白、杜甫,得到人生经历与不同时代的思想情感状态 。对此我设计了“忧患诗圣——杜甫的诗歌与人生”“流浪诗仙——李白的诗歌与人生”这个项目活动,让学生自己去选择项目,去设计学习过程,去个性化的展示学习成果 。把对诗人的生活与时代与作品紧密的整合为一个整体,而不是零散的在不同学段背诵理解几首诗歌作品 。这样,孩子有方向,有选择,有动力,有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