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和幕僚的区别( 三 )


佛教进入东土,高贵啊,要住高档居所 。中国什么居所高档?四合院 。
中国的寺院都是四合院样式的,多进样式的 。四合院什么意思?集权和等级啊 。
上世纪八十年代任见先生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去胡同里玩,常常看到“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历史老景儿,这便是老北京常常夸耀的四合院里的陈设和情趣 。
四合院像是一个Box,为什么要造这个Box,因为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在一座全封闭式四合院里四世同堂,其乐融融 。据说只有在那样的境界里,才知道什么叫天伦之乐,以及什么叫大隐隐于市 。
山西的乔家大院占地八千七百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三千八百多平方米,包含六个大院,十九个小院,三百一十三间房屋 。外观上,大院三面临街,不与周围其他民宅相连,是座城堡式的建筑 。它的四周就是全封闭的高墙 。其外墙高逾八米,你绕着那深灰色的砖墙走一圈,就会发现,整个建筑群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没有开一扇窗户!
中国有许多古旧大院,它们除了建筑四平八稳的特点之外,无一例外地,全都是封闭式的等级式的建筑群落 。
中国遗留的衙署、王府,都是四合院结构;《红楼梦》中的大观园,也应该是座风花雪月的大四合院的模样;故宫,其实也是四合院的翻版与扩张,那不过是供皇帝居住的超大规模的四合院而已 。
四合院的墙,严丝合缝,均不向外开窗,即或有一扇两扇采光的窗户,也很高,很小;于是,门是全院唯一的对外通道,通常都不宽阔 。如果是较大的门,也要在门上,再开一小门出入 。
四合院内的天地不仅在空间概念上是有限的,在情感概念上也同样 。
四合院的上房是老太爷居住的,居高临下,其他房屋一概匍匐于下 。
对于异体的排斥,对于外人的戒备,对于等级的尊崇,对于长辈的驯服,便是“院中人”的特征 。
当然,“院中人”常常小心眼而缺乏大气,对围墙之外的一切,那种拒绝感,那种警惧感,那种不信任感,也就是自然而然的反应了 。
缺乏平等,缺乏流动,生活空间的狭小使人的视野受到限制,终年生活在等级之中,因循守旧,老人统治,人情社会,道德主义,也就是自然而然的性质了 。
以四合院为例,来观察它身上包含的民族思维与民族性格的某些取向,是否可以从中找出闭关锁国政策的深层原因呢?
即若今天,中国的大城市,交通拥堵,整治无果,大院、超大院过多,再弄几个保安死死把起门来,也不能不说是交通难以畅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
四合院反映了“一劳永逸”的苟安思想,“一袭千载”的传承需要,“惟我独尊”的封闭性和“内敛自固”的防守性 。
不过,历朝历代都在防,防,防,到头来还是防不胜防!
住在这种封闭的院落里,只有天井那么大小的活动空间,世世代代“坐井观天”下来,你能指望院中人生出冒险、探索、冲决、开拓的勇气吗?
四合院也见证中华民族是一个安于已成而非企望开拓的民族,或者说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它不想“走出去”敛取外财,只想在里面享受等级大福 。
佛教是集权和等级的吗?不是 。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正是为了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等级制度 。
佛教的基本教义建立在苦、集、灭、道“四谛” 的理论基石之上 。任见先生诠释一下:人生一切皆苦, 苦根在人一身, 灭苦到达涅槃, 苦修走向净化 。
修行要修到什么程度?明了“三世因果”、“六道轮回”,进入“常、乐、我、净”的无量佛国 。
通俗化的讲经者,诠释佛教教义为“三大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再来诠释一下,万物均无永恒,万物均无实体,因而“生”无意义,要摆脱七苦八难,进入极乐世界,灵魂则得以安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