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首和幕僚的区别( 四 )


世界变幻莫测,人生飘渺无定,世俗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应当厌弃的,惟有佛国乐土,才是真正的归宿 。
对任何人来讲,均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这就是平等 。
四合院里有平等吗?没有 。
佛走进东土,住进四合院一样的寺庙,实际上是被按进集权窠臼了 。
在集权本质和等级内涵之下,佛教“平等、普度”的宗旨已被抛弃了 。
四,集权的标本
龙门奉先寺内的造像,计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二供养人 。
佛卢舍那最大,其坐高为17.14米,其余弟子——迦叶、阿难,文殊、普贤,多闻、增长,金刚力士,虽为立姿,高度却依次递减,菩萨高13.25米,天王高10.50米,力士高9.75米,二供养人最为矮小,仅有6米 。
你看出来了,高下差别判然不同,尊卑等级显而易见 。
群雕设计、雕工处理方面的等级差别也十分突出 。
主尊有头光、身光层层扩散,胸前的衣纹也是对称的半圆以烘托面部——中心的中心 。两旁依次下列的人物,其神情、动作也无不对本尊卢舍那做出各种各样的呼应,尤其是文殊、普贤这对菩萨,面部略嫌呆板,身姿也略输僵硬,这是为了突出主尊卢舍那 。
一龛之内,人物群体主次分明、等级森严 。
如此布局,在佛经中是找不到根据的,佛祖释迦牟尼与他的弟子的关系也只是师徒关系,师傅比徒弟地位高,也不是高到了了不得的地步 。
因为佛教的本谛是“平等”的,无论是乞丐还是国王,是贩夫还是走卒,一样地沉浮在无边“苦海”中,一样地需要“回头是岸” 。

面首和幕僚的区别


等级森严、主次分明、尊卑有序、高下有别的“奉先寺格局”,注脚在哪里?不在别处,就在中国的社会性上 。
“奉先寺格局”与宗法专制下的集权社会处处相契、重重相合,是中国集权制度的一个绝妙的缩影 。
奉先寺是一个世俗的“家庭” 。居中是家长,左右是儿子,往下是妻妾、家丁、护院、奴仆 。
奉先寺是一个世俗的“朝廷” 。真命天子高高在上,恭侍两侧的是一老一少左右丞相,迦叶饱经风霜、老成持重,阿难温驯文静、朴实谦逊 。
文殊、普贤着艳服,佩宝饰,自然是皇后、嫔妃 。多闻、增长神貌严峻、披挂铠甲、手托宝塔、脚踩夜叉,二力士目眦尽裂、赤膊上阵、其状咄咄、其势汹汹,则是几位勇猛威武的将士,随时准备为朝廷效力,为皇上捐躯 。
集权宗法的内核——家长制、等级制等等特征在奉先寺内是何等地充分而又突出!
奉先寺浓厚的世俗家庭气息、集权王朝色彩与佛教“出家”、“绝世”的精义、要旨是水火不容、相逆相背的 。
退到可见更宽更大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的开阔地,就会发现集权法则对一千多年前石窟开凿者们的潜意识的左右了 。
当然从另一方面说,也得佩服古人在造像膜拜方面的聪明与机巧——将势同冰炭的两个极端浑然相柔,压进一龛,障碍了多少人的眼睛,限制了多少人的脑筋 。
洛阳龙门石窟,使多少人为之频频地回眸与久久地思索 。
然而,千秋百代以来,因为其凭佛而生,借佛而在,很大程度上障碍了人们的眼睛,限制了人们的脑筋 。
需要指出的是:站在洛阳龙门,仅仅看到“佛”的人太多太多 。奉先寺乃至龙门石窟的“等级”观念至今仍在不知不觉地朝前来参观的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渗透 。
这就是任见先生看到的奉先寺,石头奇迹,等级群像,集权标本 。
1997-10-17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