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交换组网的探讨( 二 )


但是,从以上描述的基于软交换网的业务提供来看,用户在请求业务时要经过软交换 。这是因为主叫用户不知道被叫用户的IP地址,只知道其E.164号码,必须用软交换把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解析出IP地址 。假如主/被叫用户知道对方的IP地址,主/被叫用户之问就可以利用运营商提供的承载网进行通信,并利用各自的终端实现相互之间的业务 。而运营商的设备并不介入他们之间的通信,因此也就无法知晓其通信时长 。因此,目前的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是基于Internet理念设计的网络,目前还做不到利用该网络按传统PSTN的方法经营电话业务,需要增加一些设备才能做到对用户接入网络的控制和治理 。
3.业务流的控制
由于SIP/H.323终端和IAD,甚至接入网关,均是用户侧的设备,因此这些设备是不可信任的节点,他们在实际通信时可能并不按照标准的协议进行通信 。例如,SIP终端在呼叫请求时申请了话音业务,但在实际通信时也可能与被叫用户进行话音和视频通信,运营商无法进行控制 。因为在目前的网络结构中,主/被叫终端之间在呼叫建立成功之后,是直接利用运营商提供的承载网进行通信的 。只要是合法的IP包,承载网并不在意用户高层传送的内容 。因此,网络要实现可治理和可控制,必须做到对用户业务流的治理和控制 。
4.网络的安全性
PSTN之所以安全,首先是因为终端的“傻瓜性” 。传统的固网终端用户接口是基于语音类基本业务而定义的,业务的可扩充能力较弱,业务实现的绝大部分工作是由网络承担的,终端与网络之间缺乏业务的互动能力 。其次,是因为网络提供业务的单一性 。目前的Internet所以不安全,是由于其终端的智能性和网络提供的多业务性 。运营商要把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按照电信网方式经营,一定要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但是,终端的智能性和网络的多业务性又是未来网络的发展趋势,因此如何做到既能保证网络的安全,又能保留网络的重要特征,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随着网络的发展,终端将逐步智能化或多功能化,大量的新业务需要由网络和终端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终端在其中甚至将起更大的作用 。网络智能的边缘化和终端化无疑将大大提高终端在整个电信网和电信业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 。终端将不再是无足轻重的东西,而将成为新业务能否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一点,从移动终端对移动网的重要性中就可以体会得到 。现在,任何一个移动运营商都不会忽视手机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在要求终端的智能性或多功能的同时,为了网络的安全,还要求网络要能对终端的业务进行分析,屏蔽其非法的业务请求和业务流 。如同IP网的防火墙一样,一般IP层的防火墙远远不够,还须具备业务高层防火墙的功能 。
【基于软交换组网的探讨】
IP网是多协议传送网,故它可以是多业务网的传送网 。为了网络的安全性,网络应知道所传送的多业务,并且能够对业务的传送进行控制 。
5.承载与控制的分离
承载与控制分离是基于软交换的网和下一代网的重要特征之一 。软交换设备作为基于软交换网控制层面的设备,不仅要负责呼叫控制的接续,还要为呼叫的成功建立及呼叫释放后产生话单 。原则上,话单中的呼叫时长应与承载连接的时长一致 。在传统的PSTN中,承载与控制分离集中在电路交换机上进行,因此交换机产生的话单中的呼叫时长一定与连接时长一致 。在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中,正常情况下,话单是准确的;而在非正常情况下,例如软交换和网关之间的连接性丢失,由于承载和控制实现了分离,控制层面需要通过心跳消息去检测连接性丢失 。这样,就将造成承载层连接和控制层面呼叫的不一致,导致话单的精度达不到电信网络的要求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