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软交换组网的探讨( 三 )


因此,基于软交换网提供电信网的服务时,可采取部分承载与控制分离的方式 。即在基于软交换网的接入网部分采用承载和控制不分离方式,以保证电信网络的计费精度,而在网络的高核心网部分,则采用承载和控制分离的方式,这样可保留基于软交换的网和下一代网的重要特征,从而保证网络提供业务的灵活性 。
6.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结构的调整
假如运营商希望基于软交换的网络能够按照电信网的模式经营,那么软交换控制的承载网应该是能保证服务质量的网络(甚至可以根据收费选择分等级的网络),因此该网络也是可收费的网络 。用户的业务请求和业务流在在接入软交换控制的网络时,必须接受检查,以验证其合法性,如:
·用户的合法性;
·保证业务请求是正常的,而不是恶意的用户/业务请求:
·业务流的合法性,即保证业务流与业务请求的一致性,网络要能作到拒绝非法的业务流进入软交换控制的承载网 。
考虑到目前基于软交换网提供电信网服务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用户旁路运营商的问题、业务流的控制、网络的安全性、承载和控制的分离等,假如在网络的接入部分,在运营商的机房内部署一个设备(暂且称其为接入交换机),它就像软交换网的闸门一样,负责对用户的业务请求和业务流接入软交换控制的网络时进行合法性认证,见图2 。
图2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的调整结构
其中的IP用户包括SIP和H.323终端用户及IAD用户 。接入设备是对宽带数据用户的接入数据进行接入认证、授权和计费,用户可通过接入设备进入自己所选择的网络 。该网可以是提供服务质量但收费的网络,也可以是不提供服务质量但免费的Internet 。接入交换机负责其覆盖的软交换控制用户的接入,其中包括诸如用户、业务请求和业务流的合法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有了接入交换机这道闸门,即可保证网络的安全性 。用户在接入到软交换控制的承载网时,必须经过接入交换机,而接入交换机是电信运营商的设备,它必须把呼叫转接到软交换系统,方能实现网络的可治理和可控制 。由于接入交换机不仅处理用户的媒体流,还要处理信令流,故可在接入交换机内保证呼叫状态和连接状态的同步,实现电信级的计费精度 。当然,是否在接入交换机上实现承载和控制的不分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假如信令流在接入交换机内不终结,而是经过合法的检查后透传到软交换系统,只要控制层面和承载层面的心跳消息机制合理,也可以达到相同的计费精度 。
从图2可以看出,接入交换机不仅接入IP用户,还要接入POTS用户 。假如接入交换机的功能太多,其容量就会受到限制 。因此,POTS用户也可以考虑采用现有的接入网关接入软交换网,非凡是假如接入交换机不终结用户的呼叫时,POTS用户必须考虑采用接入网关接入软交换网 。
三、基于软交换的网络控制层面的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由于采用了承载、控制和业务分离的结构,因此软交换的呼叫处理能力比电路交换机的处理能力大 。但是,处理能力再大的软交换也不可能覆盖全国,因此在考虑软交换的组网时,需要研究多个软交换(也称为多域)的组网结构 。
1.平面网络结构
对采用平面网络结构而言,所有呼叫控制的选路功能均在软交换内实现 。每个软交换都有全网所有用户号码的路由信息,软交换之间为逻辑网状网结构,每个软交换均可直接进行地址解析,即解析出被叫软交换的IP地址 。用户在发起呼叫到软交换时,软交换用预先静态配置好的路由表由被叫用户的E.164号码解析出被叫软交换的IP地址 。这样,用承载网的传送能力就可以把呼叫接续到被叫软交换,再由被叫软交换把呼叫接续到被叫用户 。采用这种平面路由时,要求每个软交换都要维护全网所有用户的路由信息,见图3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