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驼鸟疾病综述

细菌型传染病疾病

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普遍存在于自然环境和动物肠道中,是由埃希氏大杆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总称 。临床表现有:大肠杆菌性败血病、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脐带炎、卵黄炎、腹水症等 。

鸵鸟大肠杆菌病是非洲鸵鸟的一种常见病 。据报道,世界鸵鸟界专家从鸵鸟体内分离到的并已确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至少有9种 。早在1995年某场在一只病死的进口鸵鸟病科中分离出鸵鸟大肠杆菌 。随后几乎每年在不同地区都有鸵鸟特别是雏鸟患大肠杆菌病的报道 。成年鸵鸟多呈散发型,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产性能的发挥 。雏鸟饲养密度大,多呈以小群感染,死亡率15%~30% 。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雨季、潮湿环境、闷热天气发病率较高 。

大肠杆菌感染胚胎

临床症状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母鸟输卵管、卵巢进入卵内,感染胚胎 。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开始胚胎发育 。大肠杆菌也随之繁衍,感染卵黄囊 。严重时造成胚胎死亡,即使胚胎能够发育成雏,也是弱雏 。雏鸟消瘦,脱水,腹部肿大,没有食欲,失去活力,出雏后不久会消瘦死亡 。

病理解剖病死鸟解剖发现卵黄吸收不良,多数卵黄呈黄绿黏稠状或黄绿色水样物 。

大肠杆菌感染引发肠炎

育雏室粪便堆积,地面潮湿,空气污浊等不利雏鸟生存,但非常有利于大肠杆菌生存和繁衍 。它们污染环境、饲料和饮水,使健康雏鸟引发肠炎 。也有携带大肠杆菌的种蛋孵化出的雏鸟带菌不发病,呈隐性感染,但它们会水平传播健康雏鸟,使其发病 。所以育雏环境一定要有适宜的温度,比较干燥的环境,定期消毒,保持卫生,适度通风,就会杜绝传染源 。

临床症状病雏鸟多数表现精神委靡不振,没有食欲,消瘦,腹泻或便秘 。2周龄以内的雏鸟主要表现为卵黄吸收不良,脐孔愈合不良,脐带发炎,腹部肿大 。2周龄~2月龄的雏鸟主要表现为腹部腹水增多,腹部像小水袋 。成年母鸟以输卵管炎、卵黄炎、腹膜炎为主要特征 。同时影响到种蛋的质量,大肠杆菌垂直感染胚胎,使死胚增加 。

解剖症状2周龄以内的雏鸟卵黄囊内容物呈淡绿色胶状物或成干酪样物,部分伴有恶臭味 。2周龄~2月龄的雏鸟腹水增多,十几毫升到数百毫升不等,腹水一般呈透明淡黄色 。肝脏有斑条状出血,或表面有一层白色纤维素渗出物 。肠道炎症充血,有一层白色纤维素渗出 。部分病鸟气囊有干酪样渗出物 。

病原分离和鉴定广东兽医研究所将病死鸟肝、心、血、腹水、卵巢等病料,接种到营养肉汤、麦康培养基上,均培养和分离出大肠杆菌 。将分离出大肠杆菌增殖,分别注射雏鸟、小白鼠、雏鸡体内,结果雏鸟死亡100%,小白鼠平均死亡50%,雏鸡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无死亡 。从死亡的试验动物体内均分离到了大肠杆菌 。证实了患鸟死于大肠杆菌病 。

预防与治疗药敏试验 。大肠杆菌对许多药物敏感或比较敏感,由于饲养场用药不当或饲料添加抗生素预防大肠杆菌病,因此大肠杆菌产生抗药性,使许多抗菌素对大肠杆菌失去了敏感性 。所以在治疗大肠杆菌病时,要认真做好药敏试验 。

预防为主 。多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采取预防为主的综合措施是控制大肠杆菌病传入本场、感染鸵鸟的最佳措施 。

创造雏鸟(或大鸟)干燥、卫生的生存环境 。粪便堆积,地面潮湿,空气湿度大,会减低鸵鸟的抵抗能力 。同时非常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滋生、繁衍,感染鸵鸟使其发病 。所以育雏室、运动场要随时清理粪便 。污染的垫料、垫砂要时常更换 。育雏室、栏舍、食盆、水槽、运动场以及其他用具要定期消毒 。保持干净、干燥、卫生的饲养环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