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古诗句 腊八节的古诗10首( 三 )


“腊月八日梁宋俗,家家相传侑僧粥 。
栗桃枣柿杂甘香,菱椇芝栭俱不录 。
金仙托言成道时,不认饕馋借称目 。
谁谓毗耶清净身,何有尘埃更须浴 。
今晨雪屋梳白头,南邻与馈如素求 。
未须怊怅思往昔,坐变劲峭同春柔 。
铺排短韵一作戏,为君姑续岁时记 。”宋·王洋《腊八日书斋早起南邻方智善送粥方雪寒欣然尽之因成小》
实际上,宋朝的人,也不知道腊八和腊八粥的真正起源 。但是他们还是很乐意喝的 。
比如腊月八日,王洋一早晨起来,就有邻居方某给送来了热乎的八宝粥,此时正是雪寒之时,他当然喝得开心而感动 。
他说腊八是南北朝的风俗,家家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就熬制僧粥,这个肯定是不准确的 。家家熬制八宝粥,不是南北朝,正是宋朝本朝 。
但是熬粥给家人分给邻舍,这也不是宋朝的传统,中国自古在这样的饮食上,还是颇为慷慨的,乐善好施,邻里相助,恐怕要上溯到上古大禹治水时期 。
冬天喝粥暖身古已有之,只是加上了八宝还有佛教美好的寓意,让这粥更有人情和意义吧 。
尤其是灾荒年,除了政府施粥救济穷人,大户人家也会在冬天施粥,财力丰厚的寺院,更是以八宝粥免费赈济穷苦 。八宝粥也就流传下来 。
腊八是一个节点,腊八之后就是年,这是传统中国的忙年的开始 。喝了腊八粥,也表示进入了忙年迎春阶段 。所以腊八粥就成了一个过年开始的符号 。
“襄阳城外涨胡尘,矢石丛中未死身 。
不为主人供粥饷,争知腊八是今辰 。”宋朝赵万年《腊八危家饷粥有感》
北宋1206年十一月,金兵攻陷枣阳和神马坡,以二十万大军包围襄阳城,此时襄阳城仅万余兵马 。许多官民逃亡,而身为襄阳制置司干办的赵万年襄阳,率领三千兵马固守岘山,以少制多,切断金国粮道,在这里苦守九十余日,励志报国 。
这里条件艰苦,战争前线,但是有好心的山民父老,翻山越岭,为他送来了最热乎的腊八粥 。
望着这父老一片心意,赵万年怎么能不感动?
襄阳城外是密密的金国部队,气焰嚣张,我在这山头,还未战死 。
不是你们送来了腊八粥,我都忘了今天是腊月八日,一年将要岁尽,一年将要开始 。
这是战争中的残酷和温馨,这是战地人民和爱国将士的联系,一碗粥,家国心,鱼水情 。
这是最好喝的一碗冬天的粥吧,是人们心意的凝结,更加坚定和激发了赵万年的斗志 。
苦守三月,将士以身殉国无数,但是正是他们用生命抵挡着金军,金军最终因为粮道断绝撤退,襄阳之围遂解 。这座千年古城,守护着宋朝子民的安危 。
最幸运的是赵万年没有战死,因守城功,进武德大夫 。
庇护他的不是佛教,是人们,是战士爱国的斗志,是一碗碗人民用心和期望熬成的米粥 。
明清两代,腊八熬八宝粥就成了习俗,尤其北方地区,暖和的粥配上蔬菜果实,暖胃驱寒,其乐融融,大家分而食之,这是年里的第一番热闹 。
“一笑弄诸孙,腊八粥中分枣子;
双扶呼小婢,秋千院里看梅花 。”清·吴步韩《贺李湘棻太史新居》
这是富裕的老人家过腊八,老太太亲自为儿孙分腊八粥,笑着将腊八粥里的枣子,每个碗分均匀,省的小孩子调皮,连吃的也要比一比争一争 。
笑着看着孩子们喝得肚儿圆,自己去叫唤丫头,享受下午庭院里的太阳梅花 。
好一幅祥和的过年图景 。
“开锅便喜百蔬香,差糁清盐不费糖 。
团坐朝阳同一啜,大家存有热心肠 。”清·王季珠《腊八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