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体系包括什么 教学体系是什么意思( 三 )


由此来看,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可以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关联中协同推进,两者是双向滋养、双向建构和双向转化的关系 。
【教学体系包括什么 教学体系是什么意思】知识存储在“网络上”,和知识存储在“大脑里”有很大不同
《教育家》:我们知道知识和思维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从知识的学习到思维能力的转换,在这个过程中,它所呈现出来的途径和机制是什么?知识和思维应该有怎样的逻辑连接,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李政涛:这个问题特别关键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不缺知识,也不缺获取知识的渠道,但理解很难在浩瀚、分离和碎片的知识中走向深度,也很容易造成一种误解:“能上网查到的就不必花功夫去学习” 。知识存储在“网络上”和知识存储在“大脑里”有很大不同,后者深藏的知识加工逻辑,在本质上就是“思维逻辑”,这种逻辑的根本就是一种“转换逻辑”:从知识向思维的转换 。只有经历了这一转换的过程,在大脑中存储的知识,才可能被“活化”,才可能赋能给人以“思维” 。这说明,知识和思维从来就不是对立的 。知识是思维的材料和载体,思维是对知识的组织和加工 。离开知识的思维则退化成了机械的形式训练,离开思维的知识也就走向僵化和止步不前 。
如果从国内外核心素养框架来看,知识与思维的关联都是其核心支撑 。比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与社会参与三方面,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离不开构成学生学习的内容、形成学生文化底蕴等维度的知识、具有社会性和科学精神等维度的思维 。这说明知识与思维两者的重要地位,以及不可分离的关系 。
目前,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知识与思维在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相似性,知识与思维具有整合性、整体性,思维为知识提供了形式、内容基础,以及知识与思维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活动和内源重构调节相互促进与转化 。这些研究和结论进入课堂教学领域,最直接的启示就是,教授知识和教授思维也不是对立的,它们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教授思维工具,让思维工具带领学生全方位地加工知识,实现对知识深度、系统和灵活的掌握;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向学生展示知识分析和加工的思维过程来促进学生对思维技能的娴熟运用,实现知识理解向思维发展的转换 。
今日的课堂变革,在知识与思维关联的意义上,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的弊端:以往对知识的深层次加工主要由教师独立完成,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等待和接受教师加工后的结果,从而沦为“装知识的容器” 。因此,我们需要将加工知识的重心从教师端过渡到学生端,让学生真正拥有组织、转换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换言之,教师要把知识的加工权和转换权还给学生 。教师的角色和任务,更多转向于“思维的催产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自主深入加工知识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
思维能力培养主要是一种关于“怎样做”的能力培养
《教育家》:思维与认知的关系是什么?随着儿童青少年认知水平的变化,思维教育是否呈现阶段性侧重?
李政涛:这种阶段性是毫无疑问的 。对思维教育阶段性发展的理解与认识,来自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和遵循 。在这方面,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基石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特别注意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和认知目标分类学等成果的学习和应用,着重强调思维培养的顺序性,即从简单具体的思维到抽象复杂的思维能力培养,从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培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