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电子版 数学课程标准2022解读心得体会( 二 )


17.(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 。学业质量标准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 。
18.小学数学课程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
19.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
20.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具有(整体性)、(一致性)和(阶段性),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表现 。
21.《数学课程标准》学生的数学语言主要表现为:(数据意识或数据观念)、(模型意识或模型观念)、(应用意识) 。
22.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思维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推理意识)或(推理能力) 。
23.通过小学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对数学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了解数学的价值,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质疑问难、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
24.为体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整体性与发展性,根据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将九年的学习时间划分为(四)个学段 。分别是(1~2年级)为第一学段,(3~4年级)为第二学段,为(5~6年级)第三学段,(7~9年级)为第四学段 。
25.在第一学段教学目标中,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的抽象过程,认识万以内的数,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运算,形成初步的(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 。
26.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是由(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学习领域组成 。
27.综合与实践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跨学科主题)学习为主,适当采用(主题式学习)和(项目式学习)的方式,设计情境真实、较为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学科和跨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
28.数与代数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领域,在小学阶段包括(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个主题 。
29.小学数学学习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等11个方面 。
30.(数感)主要是指对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及运算结果的直观感悟 。
31.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 。
32.(推理能力)主要是指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的能力 。
33.(模型意识)主要是指对数学模型普适性的初步感悟 。
34.图形与几何在小学阶段包括(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和(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两个主题 。学段之间的内容相互关联,螺旋上升,逐段递进 。
35.小学阶段的统计与概率包括的主题有(数据分类)、(数据的收集、整理与表达)和(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
36.综合与实践主要包括主题活动和项目学习等 。小学阶段主要采用(主题式学习) 。
37.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设计生动的教学活动,促进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变革 。
38.(教学目标)的确定要充分考虑核心素养在数学教学中的达成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整体性)和(阶段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