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
外卖小哥、网络博主、网约车司机……伴随着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灵活就业群体越来越庞大,但不少灵活就业者却在社保覆盖范围之外,他们的权益如何保障?对此,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郑秉文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险有什么特点?对灵活就业群体的覆盖程度如何?
郑秉文:通常说的社保指的是包含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在内的社会保险 。从覆盖率来看,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了95%,参保人数超过13.4亿人,养老保险覆盖约10.5亿人,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也超两亿 。
虽然社保的覆盖率在逐步提高,但对不少灵活就业人员来说,无论是医疗和养老这样的大险种,还是工伤、失业这样的小险种,他们都没能被覆盖到 。以医疗保险为例,参保人数超过13.4亿人,也就是还有五六千万人没能被覆盖,而这部分人大多数是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也是同样的情况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
郑秉文:一是与目前的社保制度有关,以养老保险为例,它的名义缴费率很高,但使用时间在几十年之后,会让有些人产生“我现在交了这么多钱,不知道未来能领取多少”的担忧 。
二是与灵活就业人员的特点有关,与正规就业者相比,灵活就业人员收入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差、工作连续性较弱,当需要在当期消费与未来消费之间作权衡时,当下面临的住房、医疗、教育和生活压力让他们更看重当下的消费,而像社保这类未来消费并不急迫,自然就被排在后面 。所以在理性权衡下,他们往往会选择不缴费,或按最低标准、最短年限来缴,且容易出现断缴的情况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我们的调查发现,灵活就业者参保意愿低的主要原因是参保费用高,是否可以适当降低缴费费用?
郑秉文:以养老保险为例,目前灵活就业人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是按照当地社会平均工资设定上下限,允许缴费人在社会平均工资的60%到300%之间选择缴费基数 。
但实际中确实有一部分灵活就业者的收入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而如果按60%的基数缴纳养老保险,对他们来说负担过大 。所以我个人认为,制度对低收入人群是有改革空间的,养老保险的缴纳可以更灵活一些 。对于实际收入低于社会平均工资60%的灵活就业人员,适度降低缴费基数,比如再设立一个40%的缴费档次供他们选择,同时在养老金计发公式中增设一个较低的待遇档次,这样既能最大限度扩大覆盖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灵活就业群体当下的生活压力 。
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灵活就业者以个人身份参保和企业给职工交的社保有什么不同?在医疗报销和未来养老金领取上有区别吗?
郑秉文:主要的不同体现在缴费的费率方面 。在我国,养老、医疗和失业这3项保险,是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工伤保险是由雇主单方缴纳 。对灵活就业者来说,由于缺少雇主,个人参加养老和医疗保险时缴纳的费用就会高于单位职工,要负担包括雇主承担的费用 。比如,上海规定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是24%,医保的比例是11% 。当然,农民工也可选择参加老家农村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另外,失业保险是单位参保,覆盖职工个人,不能以个人名义参保 。
【为什么灵活就业人员会成为社会保险难以覆盖的“死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