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数的变迁——近义词的一次穿越


悉数的变迁——近义词的一次穿越


说到“悉数”,我们不难想到“全部、尽头、完备、周详、齐备”等等近义词 。这些词语或多或少地带着“完整、完备”的含义,诉说着我们追求完美、实现完满的渴望 。然而,这些似乎并不起眼的词语背后,却隐藏着人类文明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 。
首先,我们来探寻“全部、尽头、完备”这几个词的起源和演变 。在古代的汉语中,“全部”常常是和“尽”一起出现,表示全都、彻底 。例如《周易》中有“汎涣而遍潘,没于庶蒙;不遑启居,无所容心,全而为一,泽及枯藁”,其中“全而为一”即为“全部”的意思 。而“尽”则表示“完了、完成”,例如《诗经》中有“殷其雷,烝其雨;既见君子,云胡不足畏!”中的“烝其雨,尽其亩” 。至今,我们还能在汉字的组合中看到“尽”字,例如“尽忠报国”、“尽力而为”等都是流传至今的成语 。
然而,当我们到了“完备”这个词时,却会发现其出现的时间略晚 。这个词的常用意思是指“全面而完美地符合标准要求”,往往与“精准、严格”的字眼相伴 。在我国科技发展进入现代化阶段的时候,“完备”这个词汇也开始被引用 。例如当年中国的首架歼击机“歼-6”设计中就有“飞行器结构完备、强度合理、重量轻,飞行性能良好,特别是具有优良的超音速飞行能力”的描述 。
【悉数的变迁——近义词的一次穿越】然而,“完备”一词并不仅仅属于科学技术范畴 。在其它领域中,“完备”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标准和口号 。例如诗歌、小说的创作中,总会有人要求作品要“完备性的结构”、“透彻的主题”等等 。在教育方面,“完备”的概念也被广泛使用 。许多教育学家强调,教育目标要“全面、系统、科学、合理地确定”,教育过程要“周密、完备、有序”地安排,才能培养出多方面、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
除了我们熟悉的这几个词,还有哪些“悉数”的近义词值得我们了解呢?细心的读者也许已经发现了,“齐备”这个词似乎一直都没有提到 。实际上,“齐备”这个词在“悉数”的意义上与我们前面提到的几个词如出一辙 。它们都强调了“完整、齐全”的意涵,只不过在不同的场合中被不同的人和不同的语境所使用而已 。
回到我们的主题,虽然这些词语的意义和使用有所区别,但是它们的存在和演变,却折射出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阶段和变化 。可以说,“全部、尽头、完备、周详、齐备”等等近义词,是人类从渴求自我、寻求完美到实现自我、追逐完备过程中的文化变迁的一个缩影 。
文化无疑是人类进步的基石之一,其中语言更是文化的核心载体 。意思相关、字形相同的词语之间,如果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神奇之处 。一次对“悉数”近义词的漫游,不仅是一次语言的探险,也是一次文化的逛街,更是一次思想的解密 。
最后,让我们再一次记住这些“悉数”的近义词,凡事追求“完备”、“周详”、“齐备”、“全部”、“尽头”,保持着这样的执着和不屈,或许正是人类不断进步、不断探索新世界的内在动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