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潮|酒坊闻香( 二 )


瀔溪春酒 , 为兰溪所产佳酿 , 南宋时便已名闻遐迩 。
金华酒以上好的稻米 , 独特的酒曲和优质的婺江水为原料 , 采用复杂的技艺酿制而成 。虽是代代相传的古老手艺 , 却蕴含了精深的科学原理 。
金华酒酿造采用酒曲主要有白蓼曲、红曲和药曲三种 。酒曲是酿酒不可缺少的发酵剂 , 不同的曲会催生不同的菌群系 。传统制曲原料主要有小麦和稻米 。故分为麦曲和米曲 。

晚潮|酒坊闻香



酒坊巷是金华古子城(唐时建)中最出名的一条古巷 , 相传在明朝初年 , 有个名戚寿山的酿酒师傅在酒坊巷酿出风味独特的金华酒 , 自成一派 , 名声大噪 。千年之后的今天 , 新开设的金华酒文化博物馆又让街巷飘起了酒香 。展馆内的酒榨、酒缸等器具和制酒工艺的录像 , 向游人叙说当年的盛况 。巷中的酒泉井 , 是金华酒历史和酒坊巷由来的见证者 。光绪年间 , 金华知府继良欣然命名为酒泉井 , 还被载入《中国井文化》一书 。好水酿好酒 , 酒香溢古巷 。
假如我们穿越回当年的酒坊巷 , 可以见到戚师傅正忙着指挥的制酒工人忙忙碌碌:制曲的、挑水的、蒸米的、拌曲的、装缸的、封坛的……整条巷子蒸气缭绕 , 美酒飘香 。巷中有售酒的店面 , 逢办喜事、年关将至、节日、农忙 , 需备酒的 , 车来车往 , 肩扛担挑 , 好一派购销热闹又喜气的场面 。巷中出产的酒 , 源源不断地经码头上婺江远销外地 , 赢得天下第一美酒的称号 , 也曾被写入《金瓶梅》一书 , 是过年的指定用酒 。酒肆中划拳的人喊声震天 , 个个脸上泛着红光 , 老板娘笑容满面招待八方来客 。此外沈约、李清照、黄人望、汤恩伯……都朝这里走来 。
晚潮|酒坊闻香



记得上世纪60年代 , 我家搬进酒坊巷 , 年久失修的房子虽失去了光彩 , 可墙根上镶砌的一排排黑釉色的酒坛子依然挺立风雨中 , 向过往的行人诉说古巷曾经的兴旺和浓郁的酒文化氛围 。我记得刚入住此巷时 , 巷道左边的路口有个小酒店 , 酒瘾中的老年男子会站在柜台前用零钱打上半碗黄酒 , 就着那半包花生米或油榨蚕豆过过口 , 美美地品尝着老酒 。酒店里好喧闹 , 酒友们谈天说地 , 逍遥自在 , 借着酒兴有人哼起小曲 , 有人唱起了徽戏 , 也有人经不住隔壁店油煎馃香气的诱惑 , 过去又吃了一只 。据老酒坊巷人回忆 , 在上世纪50年代 , 巷中前店后坊格局普遍 。
晚潮|酒坊闻香



那时老巷中还住着个卖甜酒酿的大伯 , 他利用酒泉井的好水酿出了一碗碗的酒酿 , “甜酒酿哎——甜!”他用沧桑沙哑的嗓音招徕路人 , 推销着他的手艺和甜味 , 小巷深处是老家 。
入冬时节 , 巷中民居中都作兴家家户户酿上一大缸酒 , 平时炒菜调味 , 泡药浸料都用得着 , 有酒瘾的沽上一口 , 腾云驾雾 , 飘飘欲仙 。劳累了一天喝上半斤八两 , 一觉醒来又能上山打虎了 。于是人们会将“做酒”当成一件大事看待 , 蒸出糯米饭 , 掺进红曲 , 按经验里的比例调好米、曲、水的分量下缸搅拌 。为了保持足够的温度 , 在缸的四周护上一层稻草或棉絮 , 让酒酶在这个寒冬里发酵 , 去完成那个“色香味”完美统一的酝酿过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