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是哪年开始 清朝末年是哪年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 , 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为什么清代的中国留学生都喜欢去日本?1894年8月1日:大清帝国和大日本帝国同时向对方宣战 , 甲午战争爆发 。

甲午战争的文章写了很多了 。
今天萨沙要说的是战争后,中国为什么派学生去日本留学?
清朝末年,中国有大量留学生去了日本 。张之洞说得很好:“出洋一年,胜于读西书五年,此赵营平百闻不如一见之说是也入外国学堂,一年胜于中国学堂三年,此孟子置之庄岳之说也 。”
连张之洞这种名臣,也支持出国留学,可见它对国家确实有好处 。
根据统计,从甲午战争以后到清朝灭亡的十多年,先后有数万中国学生去日本留学,民国时代更是数不胜数 。
在1906年,在日留学生总数高达8000人,加上无法统计的自费去日本的学生,远远超过去欧美留学的人数 。
说起来,日本刚刚在甲午战争击败满清,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就是个敌人 。
那么,为什么去日本留学的人这么多?
原因不复杂:

第一,便宜 。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
清朝和民国时期,无论是自费还是公费,留学生是非常罕见的
如果是公费,因为费用很高,名额很少,竞争极为激烈,能去的都是学霸中的学霸 。
所谓的公费,也不是完全一分钱不花 。
满清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提供公费,有的学生还需要承担一部分生活费用 。没有经济实力的普通中国家庭,当然是承担不起的 。
如果是自费 , 那要家里有相当的实力才可以,因为留学费用非常高昂 。

民国学者陈翰笙,母亲娘家是无锡的望族 。他在1915年留学美国 , 就是自费留学 。为此,他的母亲不惜厚着脸皮向娘家借钱 , 凑齐了2000多块大洋 。大家知道1915年的2000多块大洋 , 是什么概念?当时上海一个优秀的技术工人 , 月薪不过8到10块大洋 。
有意思的是 , 这还是陈翰笙绝食才争取来的 。他曾经试图让父亲承担,担任县长的父亲直接表示没这么多钱 。见儿子绝食,母亲万般无奈下才向娘家借钱 。之前母亲无论经济如何窘迫,也不向娘家借一块大洋,此次实在是逼急了 。
可惜中美两国的贫富差距巨大,这笔钱到了美国就不算什么 。当时1美元大约可以兑换2块大洋,陈翰笙这么回忆:我踏上美国领土的时候,口袋里就只剩下1000美元了(2000块大洋) 。从旧金山到我就读的学校,又花费了200美元(400块大洋) 。到学校以后 , 我又购买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 只剩下500美元(1000块大洋)了 。这些钱不可能支持好几年,于是第一年我选择了半工半读的赫门工读学校 。这所学校除了每天几小时的学习外,其余时间都要去工作 , 比如种菜、养鸡养猪、做木工、做裁缝等等 。
我在赫门1年时间 , 英语水平有很大提高,也省了不少钱 。后来我在长沙的美国老师艾勒写信给我,建议我去报考加州的波莫纳大学 。这所大学除了第一个学期要支付伙食费以外,第二个学期就可以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发奖学金 。对于身上没几个钱的我来说,波莫纳大学非常合适 。
推荐阅读
- 陪读妈妈是谁演的 陪读妈妈演员表
- 保时捷车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汽车带英语国家英语名称 保时捷车是哪个国家的品牌汽车
- 天然气打不了火是什么原因 天然气打不着火的原因有哪些原因
- 章鱼烧上面撒的是什么
- 自行车减震和不减震的区别 自行车是减震的好还是不减震的好
- 一元钱后面的风景是哪里 一块钱后面的风景在哪
- 黑鱼是什么鱼
- 头盔abs是什么材质,abs的头盔
- 小度1s和1c哪个好功能全 小度1s和1c哪个好
- 炸鸡热量高还是烧烤高 为什么烤鸡热量比炸鸡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