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是哪个国家创立的品牌 迪士尼是哪个国家创立的( 二 )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日本经济的逐渐恢复,日美关系以及迪士尼在日本的角色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一方面借着日本成长起来的媒体产业,美国文化在杂志、书籍、电影等形式上的输出更加强烈 。另一方面,如果说战前海军准将佩里的黑船来航从宏观结构上促使了日本现代化的话,那么战后的美国大众文化则在微观和日常的向度上改变了日本社会 。1971年,麦当劳在日本开出了第一家分店 。这种以卫生和效率为代表的标准化餐厅开始让美式生活方式成为日本人可以切实获得的物质选择 。这些变化都为迪士尼乐园的最终登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从1972年开始 , 日方代表就频繁访美争取迪士尼落户 。但彼时把心力都投入到刚落成的弗洛里达迪士尼的总公司对于进军海外完全抱持消极的态度 。从而,开头提到的只提供形象版权而不管经营的方式成为了两方最终达成的折中 。
1981年,乐园破土动工 。两年后的1983年4月15日,“东迪”正式开园 。虽然东方乐园公司有着极大的热情,但起初日本社会对于乐园前景并不看好 。园区周边一段时间内完全无法吸引到住宿业者的投资 。毕竟在当时每年要有1000万游客—相当于日本人口的十分之一—来访的目标在大多数人看来并不现实 。但这些持消极意见的人显然是小看了迪士尼的吸引力或者说经济腾飞后日本人的消费力 。开园一个多月后的5月23日“东迪”就迎来了第100万名游客 。1984年4月2日,每年1000万人的目标提前两周左右达成 。此后,伴随着园区附近希尔顿等高级酒店的开业以及JR东日本铁道舞滨站的新设等众多利好,“东迪”的运营就此步上了成功的轨道 。迪士尼本身也逐渐沉淀为现代日本大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东京湾上的“异托邦”:
东京迪士尼的时空策略
除了美国这个重要“他者”之外,迪士尼乐园本身所采取的空间和时间策略也是它可以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根据吉见在书中的观点,乐园空间最重要的两个特征在于它的密闭性和平面性 。首先,和其他游乐园不同,迪士尼策略性地只设置了一个入口 。这确保了游客在园区内会按照管理者事先设定好的逻辑进行“回游” 。同时,以交通和金钱为代表的外部媒介都被禁止入园 。园内的移动工具只有游客的双脚和被迪士尼角色所包裹的覆盖范围有限的巴士等 。而“东迪”直到2008年才开始在园内设置可以使用现金的自动售货机 。就在不久之前,关于能否带外部饮食进上海迪士尼还成为了一个争议性的话题 。在吉见等研究者看来,禁止外带等措施与其说是出于盈利的目的其效果更在于排除一切和梦幻的王国无关的物件从而让游客可以更为彻底地沉浸在乐园之中 。另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在选址初期日美双方都曾考虑过把乐园开在富士山脚下 。但因为这一日本文化的代表太容易就把乐园内部闭合的故事性打断,最终漂浮在约等于“空白”的东京湾上的现址才被采纳 。
自然,乐园空间的第二特征平面性也是为了相同的目标而服务的 。吉见认为作为三维空间的主题乐园其终极目的却是实现迪士尼电影那样的“二次元化” 。比如,园内几乎所有的建筑越往高层比例越会收缩 。这种在动画中经常会使用的让房屋显得立体的手法在真实世界里被继续加码 。更重要的是,他犀利地指出了在迪士尼内“眺望”这一视角的缺席 。虽然“东迪”的象征是位于园区中心的“灰姑娘城堡”,但游客并不能真的登上这一被歪曲了比例的高塔 。从而,既看不到乐园之外的现实城市也无法对园区各组成一览无余的游客能掌握的只有当下所处的游玩平面以及统辖它的童话叙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