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宋朝并立国家是什么 与宋朝并存的朝代

【和宋朝并立国家是什么 与宋朝并存的朝代】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吴钩
说到宋朝的商业与商人,不能不提宋朝社会的“全民皆商”现象 。当然,“全民皆商”是夸张的说法,不过宋朝确实出现了不同社会群体竞相投身于商业的热潮,诚如一首宋诗所描述:“短袴长衫白苎巾,咿咿月下急推轮 。洛阳路上相逢著,尽是经商买卖人 。”这些“经商买卖人”来自各个阶层、各个社会集团:宗室贵族、官僚、军人、士人、僧人、农人等等 。
许多宋朝官员都加入商人之列
按宋朝立法,任何平民都可以从事商业,惟宗室贵族、官僚不允许经商,因为他们都是食禄之人,经商即是与民争利:“朝廷所以条约官户,如租佃田宅,断卖坊?。暇倩醪?,与众争利,比于平民,皆有常禁 。”但在事实上,禁约沦为一纸空文,许多宋朝官员都加入商人之列,生活在北宋中叶的王安石发现,“今官大者,往往交赂遗 , 营资产;官小者,贩鬻乞丐,无所不为 。”差不多同时代的蔡襄也说 , “臣自少入仕,于今三十年矣,当时仕宦之人,粗有节义者皆以营利为耻,虽有逐锥刀之资者 , 莫不避人而为之,犹知耻也 。今乃不然,纡朱怀金,专为商旅之业者有之;兴贩禁物茶盐香草之类,动以舟车懋迁往来,日取富足 。”
宗室子弟虽是天潢贵胄,也甘为商贾事 。北宋时,“诸王邸多殖产市井,日取其资”;南宋时,宗室子弟“逐什百之利,为懋迁之计 , 与商贾皂隶为伍”,居住在泉州的赵氏宗支,投资海外贸易者,比比皆是 。
士子、士兵也参与货卖
宋朝士子并非一心只知读圣贤书,有经济头脑者不知凡几 。南宋时,每逢大比之年 , 天下士子都早早来到临安城,惟四川士子姗姗来迟,何故?原来“蜀士嗜利 , 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 。其实不仅四川士子如此,其他地方的读书人也都借着赴试的机会,将家乡的土特产带到京城来卖:“各乡奇巧土物 , 都担戴来京都货卖,买物回程” , 这些赴试的士人“不下万余人,骈集都城,铺席买卖如市” 。而在唐代,士与商是两个近乎绝缘的群体,商人不准参加科举,士子也耻于与商贾为伍,五品以上官员甚至“不得入市”,连市场都不可以进去 。
随船押运官物的宋朝士兵也多借纲运之机私贩商货,这类记载在《宋会要辑稿》中屡见不鲜:“成都府钱帛盐货纲运,访闻押纲使臣并随船人兵,多冒带物货、私盐”;“江湖路装粮重船,多是在路买卖,违程住滞”;“押纲之人,多是请求而得,往往沿路移易官物 , 于所至州县收买出产物货,节次变卖,以规利息”;“诸路合发上供钱粮、金银、匹帛、杂物等纲 , 在路多是妄作缘故,住岸贩卖” 。

和宋朝并立国家是什么 与宋朝并存的朝代


清明上河图中的商业
农人弃耕从商,或者半耕半商便是寻常事
盛唐时期 , 弃农从商是法律禁止的,唐太宗曾下诏:“民有见业农者 , 不得转为工贾 。”但到了晚唐—两宋时期,农人弃耕从商,或者半耕半商便是寻常事了,“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 , 尽去作商贾 。”——这是唐中后期的情形;“方今天下之人,狃于工商之利,而不喜于农,惟其最愚下之人 , 自知其无能,然后安于田亩而不去 。”——这是两宋时期的情形 。
再举一个实例:南宋时的岳州,农民“自来兼作商旅,大半在外”,州政府大概为了避免田地抛荒,“欲出榜招召,务令疾速归业;如贪恋作商,不肯回归,其田权许人请射(承佃耕种)”,想收回外出经商的农人的产权 。但朝廷最终没有同意 , 因为户部认为,“商人田产,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难许人请射 。”保护了经商农人的产权 , 也承认农民兼业的现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