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姆提问的六种方式 如何提问

【布鲁姆提问的六种方式 如何提问】“三千万个单词差距”是上世纪美国一项颇为著名的研究,Hart 和 Risley(1995)发现高收入家庭的儿童相较于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在人生头三年里要多听到三千万个单词,这使得孩子们日后在词汇量、语言发展和阅读理解上表现出了显著的差异 。
这项研究让人们意识到和儿童多说话的重要性 。而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真正促进儿童语言和其他领域发展的,不仅仅是和孩子多说话,更为重要的是一来一往的「对话」 。
比如,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的科学家们针对 4 到 6 岁幼儿进行了一项核磁共振研究,他们发现成人和儿童之间的对话会改变孩子的大脑活动(Rameo 等人,2018) 。
无论孩子的智商水平、家庭经济地位如何,平时和父母「对话」更多的孩子,他们大脑的布洛卡区在听故事活动中都表现得更活跃,而布洛卡区和人的语言技能息息相关 。
事实上,「对话」带来的益处远不止于孩子的语言发展,它还可能有助于加强孩子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增强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批判创新思维、让他们有更好的社会情感能力,最为重要的是,它有助于你和孩子建立更紧密的亲子关系 。
说到对话,不少爸妈坦诚,和孩子对话并不容易,往往提了个问题,孩子不是小眼睛东瞅西望,心不在焉,就是一句我不知道,敷衍了事 。如何才能使对话有效持续,像打乒乓球那样「有来有往」呢?
让对话从「浅表」走向「深层」
一项必不可少的支持性技能是——提问 。恰当的提问方法是使对话流畅持续的必要条件 。日常观察下来,许多爸妈平时最喜欢提两类问题:
头一类,「好不好?乖不乖?好玩吗?喜欢吗?」
第二类,「是什么?在哪里?怎么会?」
我把这些提问归为「浅表问题」 。这样的提问,在生活中是必要的 。即便大人之间,我们也常会如此交流,比如会用「吃了吗?」作为寒暄的方式 。
这类问题虽然起到了引导互动的作用,但往往很难形成持续的对话,也无法促进孩子的深入思考 。孩子不是无从答起,就是支吾应付 。比如很多爸妈都反映,问孩子「今天你学了什么?」,孩子要么答非所问,要么回答忘了 。
那什么样的提问方式可以让对话更深入呢?
这就要提到「深层问题」了 。比如拿着一顶帽子,问孩子,「这是什么?」,基本上孩子都会立刻回答你「帽子」,这就是一个「浅表问题」 。
如果问孩子:「你喜欢这顶帽子的什么地方呀?」孩子可能会给网你各种不同的回答,也许会说,「这顶帽子上有一个蓝色的蝴蝶结很漂亮 。」「我妈妈也有一顶这样的帽子!」或者「这是一顶有魔法的帽子 。」这可以算是一个「深层问题」 。

布鲁姆提问的六种方式 如何提问


深层问题有以下特点:
开放性 。非封闭式问题,也就是不是仅仅回答「有、没有、是、不是」,且回答需要一定的思考 。
自由性 。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依靠机械记忆,要求标准答案 。
拓展性 。鼓励孩子换位思考以及创新思维,可以借由这个问题将话题延续下去 。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提问高手」呢?不妨借鉴一下「布鲁姆分类法」来学习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 。
巧用布鲁姆分类法,成为提问高手
本杰明布鲁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如果老师可以提出更有批判性的问题,会有助于提高儿童的知识技能 。他在 1956 年提出了一种教学目标分类方法,帮助老师们来评估和组织他们想要教的内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