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骆宾王翻译赏析 咏蝉骆宾王朗读和解释( 二 )


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蝉》,也非常出色:
【咏蝉骆宾王翻译赏析 咏蝉骆宾王朗读和解释】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落寞凄凉 。他七岁时,父亲去世,家境极为艰难 。二十五岁中进士,走上仕途 。但此后由于李牛党争的原因,被人排挤,四十六岁便郁郁而死 。他的作品,大多抒发仕途潦倒的苦闷和揭露当时政治的黑暗 。他的这首《咏蝉》就表达了这种怨愤 。
首联借蝉写自己的怀才不遇 。蝉居高却难饱,得到的是不公平的待遇;声音传得很远却无人欣赏,也是徒劳 。这居高和声远,说明自己具有拔俗的品行和高超的才能,理应得到重视和重用,以施展才华,干出一番事业 。但“难饱”何以高飞,只是徒存壮怀 。诗一开篇就表露出对现实的极大不满 。颔联紧接“徒劳”进行具体描述 。尽管蝉悲痛欲绝地呐喊,但看似青翠的树木却无动于衷,并不理会,比喻自己不能被人理解,知音难觅 。颈联则由蝉转向自己,用两个典故直接表达内心的忧伤 。一典出于《战国策?齐策》桃梗和偶人的对话,桃梗说土偶(泥人)原是西岸之土,淄水至,就会溃散 。土偶则对桃梗说,我确是西岸之土,即使溃散,仍然在西岸;而你,是东国桃梗,如果削为木偶,淄水至,则漂流不知所至 。用这个典故,意在比喻自己的官宦生活像桃梗一样,无法摆脱飘零之苦 。一典出自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田园将芜胡不归”,表达了诗人的归隐之念 。尾联,感谢蝉对自己的启发和警示:情志高远的人在污浊的社会是难以生存的,同时也表白了自己出污泥而不染的心志 。
以上三首咏蝉诗被称作唐代“咏蝉三绝”,都是托物言志之作,歌颂了高洁的品格 。但由于作者地位、遭际和气质的不同,使之面貌各异,构成了各有个性的艺术形象 。虞世南是高官,声望自大, 以蝉暗喻品性高贵;骆宾王是囚徒,自哀自怜,显其高洁;李商隐是落拓士人,悲蝉悲己,自叹高清 。清人施补华说:“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 。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重露飞难进,风多响亦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 。”(《岘佣说诗》)
以咏蝉来歌颂高风亮节,抒发胸怀的诗句还有很多 。如唐代诗人戴叔伦的《画蝉》:
饮露身何洁,吟风韵更长 。
斜阳千万树,无处避螳螂 。
诗的意思是:蝉宿风餐露何等高洁,对风吟唱韵致更长 。纵使夕阳下有千万棵树可以栖身,也难于躲避螳螂的捕食 。诗人从蝉的饮露餐风而赞颂其清雅高洁,由蝉迎风鸣唱而赞颂其韵致悠长,从节操和风韵两个方面礼赞了蝉 。从更深的意蕴上说,诗人是借咏蝉赞颂了品质高洁、独领风骚的贤人高士、志士仁人 。最后两句暗喻有高洁品质的人容易遭受黑暗势力的摧残迫害 。
蝉声响亮而高远,对此古诗中有许多生动的描写,如南朝诗人萧子范就在其《后堂听蝉》中写道:
试逐微风远,聊随夏叶繁 。
轻飞避楚雀,饮露入吴园 。
流音绕丛藿,余响彻高轩 。
借问边城客,伤情宁可言?
诗中写蝉在微风中尝试飞远,在繁茂的夏木中栖息 。轻飞避雀,饮露入园 。婉转的清音萦绕藿丛,余音响彻高高的亭轩 。诗人最后感叹道:面对如此高风亮节的蝉,那边城的游子,还有什么忧伤的情怀值得述说?
本文结束,喜欢的朋友们请点赞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