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作者大礼议: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桂强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嘉靖皇帝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驾崩,由于他没有子嗣,因此内阁大臣和皇太后张氏商议后主张由孝宗皇帝的弟弟兴献王的儿子继承大统,因为他与明武宗的关系最近 。朱厚照驾崩的当天,张太后就颁下懿旨,确认兴献王朱厚熜为皇位的继承人 。朱厚熜在继位之初,励精图治,使得朝政为之一新,但是不久就爆发了大礼仪之争 。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继位之后,一直想追封自己的生父为皇帝,但是他的父亲生前只是一位藩王,并且朱厚熜是作为其大伯孝宗皇帝的继承人才能坐上皇位的,因此朱厚熜的想法招来了很多大臣的反对,特别是首辅杨廷和的反对 。不过也有一些大臣为了迎合皇帝的想法,为朱厚熜能够追封自己的生父找来了很多理论依据,比如说新科进士张璁 。支持皇帝的奏折,每次都被内阁驳回,而支持内阁的奏折又被皇帝驳回,因此朝廷陷入一片混乱之中 。
席书
席书也是因为评议大礼,并且站在了皇帝一边,从而受到了嘉靖皇帝的礼遇,先是担任太子太保之职,后来又进升为少保 。席书认为,《礼经》上记载的士大夫的礼仪,不能以此来议论皇帝,并且父子之间,叔侄之间的关系乃是天地伦常,不能随意改变 。因此,应该称伯父为皇伯考,称父亲为皇考,称兄长为皇兄 。席书的奏折一呈上,皇帝就昭告天下,追封自己的父亲为皇帝,尊生母章圣太后为“圣母” 。席书去世后,嘉靖皇帝有感于他在大礼仪之中的功劳,赐赠太傅衔,谥号“文襄” 。
杨廷和
参考文献: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1.《明实录》
2.张廷玉:《明史》
3.俞荣根著:《礼法传统与现代法治 》
明朝大礼仪之争究竟是怎么回事?首先,不是“大礼仪”而是“大礼议” 。就是议论“大礼”的意思(大为皇家之意,就是说对皇家礼仪的争论) 。是正德十六年到嘉靖三年,嘉靖皇帝朱厚熜与群臣关于皇统问题、其生父兴献王地位等问题的长达三年的交锋 。经此事件,嘉靖皇帝彻底树立了自己的权威,而明朝士人阶层的道德观念也开始崩溃瓦解 。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明武宗朱厚照)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事情的起因是正德十六年,明武宗正德帝朱厚照去世,由于没有皇子,而朱厚照本身也是孝宗弘治帝朱祐樘的独子,所以既没有儿子也没有弟弟可以继承皇位 。于是首辅大臣杨廷和等人选择了兴献王朱祐杬(孝宗朱祐樘之弟)的长子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嘉靖皇帝 。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首先在继位之时,嘉靖坚决不肯接受大臣们拟定的继位诏书中“入奉宗祧”一句,坚持认为自己是“继统不继嗣” 。只是来做皇帝而不是给弘治皇帝做儿子的 。最后勉强妥协 。
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随后继位不久,嘉靖就下旨迎奉生母蒋氏入京,并要礼部议定生父兴献王的主祀和封号 。礼部尚书毛澄拟定按照汉成帝以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和宋仁宗立濮安王第十三子赵曙为皇太子的典故,认为嘉靖皇帝以小宗入继大宗,应当尊孝宗为皇考(皇父),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兴献大王”,妃为“皇叔母兴献王妃”,祭祀生父生母时自称“侄皇帝” 。嘉靖坚决不同意,对这份奏章留中不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