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礼议 席书在大礼议中有什么历史作用?( 二 )


(张璁)
事情的转折是新科进士张璁,上表支持嘉靖皇帝,尊奉父母是人之常情,伦理不悖人情 。并表示汉成帝和宋仁宗都已经事先把继位之君收养在宫中,已经事先过继,而孝宗并没有收养过嘉靖皇帝 。所以嘉靖仍应该以生父兴献王为皇考,并设庙祭奠 。获得了几个大臣的支持,但毕竟人微言轻,无力撼动,被杨廷和封还 。嘉靖要尊生父生母为皇帝皇后的意见被杨廷和驳回 。但在以皇太后之礼迎接母亲蒋氏的问题上坚决不退步,以辞位为要挟逼迫杨廷和等人让步 。而蒋氏也配合在通州表示兴献王封号问题不解决,自己坚决不进北京城 。在母子配合下,杨廷和无奈让步,以太后张氏(孝宗弘治张皇后)的名义,称兴献王为兴献帝、蒋氏为兴献后 。但没有“皇”字,换得蒋氏顺利入京 。
(被嘉靖尊为皇考的生父兴献王朱祐杬)
此后嘉靖屡次提出给父母封号加“皇”字,都被杨廷和驳回 。但随着嘉靖地位越发稳固,多有大臣开始见风使舵,纷纷以各种理由弹劾杨廷和 。嘉靖假意多次挽留,终于在多次之后“恩准”杨退休 。在杨廷和离开之后,兴献帝夫妇成功加上“皇”字 。先前被贬南京的张璁联合一干同道再次上疏,请求称孝宗为皇伯考,武宗为皇兄,兴献帝为皇考,同列太庙,尊蒋氏为圣母 。虽然最终还是被群臣驳回,但已让嘉靖有了信心 。嘉靖又先后罢免了反腐他的首辅蒋冕和吏部尚书汪俊,启用张璁、桂萼等少数支持他的大臣 。矛盾白热化 。
众多大臣指责张璁等人为奸佞,不仅上本攻击,还拳脚相加,吓得张桂等人躲起来 。嘉靖又多几个攻击张桂等人的大臣治罪 。张璁等再次上疏去除兴献皇帝尊号中的“本生”二字,意思嘉靖无论血缘还是法统上都是兴献帝的儿子而非孝宗的儿子 。最终引发大决战 。群臣反对奏章雪片一般递上,都被嘉靖留中不发 。坚决去掉“本生”二字,最终引发左顺门惨案 。
(左顺门案大臣被施廷杖)
在嘉靖三年七月,以杨廷和的儿子杨慎为首,二百余名大臣跪在左顺门口痛哭抗议 。嘉靖在下旨斥退未果的情况下,命锦衣卫将众臣纷纷逮捕入诏狱,降职罢官,一百八十余人被施以廷杖,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惯例,十七人被打死 。八人充军 。事后,嘉靖下旨:“称孝宗敬皇帝曰‘皇伯考’,昭圣皇太后(张氏)曰‘皇伯母’;恭穆献皇帝曰‘皇考’,章圣皇太后(蒋氏)曰‘圣母’ 。”大臣再不敢提出异议 。
大礼议事件,让原本正直的士大夫饱受羞辱,正直之风日丧,张璁等阿谀之人平步青云,明朝文人的道德根基垮塌 。嘉靖皇帝也从中获得了手握大权的快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张璁、夏言、严嵩、徐阶等一个个首辅被玩弄于股掌之上 。我个人认为,此事开创了明朝最坏的风气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