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朗读文翻译( 二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慧学的王中考语文专题))
【乙】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②,千里之马至者三 。
(《战国策?千金求马》(慧学的王中考语文专题))
【注】①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 。②期年:满一年 。

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朗读文翻译


燕昭王千金买马骨(图片来源网络)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B.食之不能尽其材/千里之马至者三买
C.其真无马邪/其首五百金
D.骈死于槽枥之间/涓人言于君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A.而:表转折/而:表转折 。相同 。B.之:代词,指代千里马/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不相同 。C.其:表示反诘语气/其:代词,指代千里马 。不相同 。D.于:在/于:对 。不相同 。故选:A 。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B )
A.执策而临之(面对)
B.策之不以其道(马鞭)
C.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同“返”,返回)
D.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解释 。ACD.正确;B.有误,“策”的意思是用马鞭驱赶 。故选:B 。
(3)下列对【甲】【乙】文段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节奏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B.【甲】文托物寓意,把知人善任的贤君比作伯乐,把未被发现的人才比作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 。
C.与【甲】文的以议论为主不同,【乙】文以记叙为主,叙述“涓人”用重金购买死马的头,刺激各地献来宝马,不满一年即成功收获好几匹千里马的故事 。
D.【甲】【乙】两文都涉及“千里马”,然而千里马的境遇却迥乎不同 。【甲】文中的千里马被埋没,【乙】文中的千里马受到重视 。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A.有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为: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BCD.正确 。故选:A 。
(4)把【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①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
②古之人君,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
古代有一位国君,用千金的代价去买一匹千里马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还是买不到千里马 。
(5)有人认为【甲】文中“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阐述 。
我认同局限性这个观点 。在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现象如同痼疾,是很难避免的,因此作者的抱负很难实现 。在当今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有了宽松的育人环境,我们在大展宏图的同时考虑的是如何增长自己的才能,为民为国做贡献 。
【解析】本题考查启示感悟能力 。思考这类题型,需要把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与如今的社会环境做对比 。刘禹锡是借用“伯乐相千里马”来表达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对人才的埋没;而如今社会环境,鼓励更多人才投入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本题需要将两者对比结合分析 。开放试题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