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用养生壶煮茶?

最近煮茶真的是很火啊 。
走到哪,都能看到很多南方人,穿着短袖,在户外摆着茶席茶具,硬要装出零下20度的北方感,在那里拗造型,煮茶 。
好好的南方人,煮什么茶呀,人家北方冷了,泡茶容易凉,才选择煮茶的好么?
但是,煮茶这种风雅的事,搁不住人人喜欢,连盼望着天气能尽快入冬的福州人,也免不了这个俗,艳阳高照之下,就在院子里煮起茶来 。
关于煮茶,要写一个段子 。
李麻花的一个同学,平时特别马大哈 。
有一次,他来看李麻花,带了一盒茶 。并介绍说,我这茶是前两天去一家茶叶店喝茶,觉得不错,买给你尝尝 。
很欣慰啊,有人惦记着你 。
然后李麻花就一边画画,一边问,你在哪家买的呀?
同学说,嗯,在一家店里,我想想,名字好像是,煮茶!对,就是这个名字 。
我和李麻花面面相觑,嗯,喝遍了全福州的茶叶品牌,也没有听说过一家叫做煮茶的店呀?
问同学,你确定那家店名,就叫“煮茶”?
是啊,他说,嗯,下面有四点底,不会看错 。
李麻花抓过茶叶包装一看,笑倒在椅子上,合不拢嘴 。
我过去一看,呀,上面果然写着两个字,跟煮茶很像,也是有四点底的 。
哈哈,能把这两个字念成煮茶,真是绝了!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这个品牌的名字就不写了 。煮茶,真的很风雅 。
老苏当年,就狂迷煮茶 。
迷到他去贡院当主考官,还叫仆人挑着笨重的担子,把茶壶,茶炉子,水瓶,石碾子,罗筛这些工具,全套带了去,晚上几个人约着一起煮茶喝 。
要知道在大宋朝,煮茶是很麻烦的 。
那时候流行的是点茶 。
先是把一块蒸青绿茶饼,撬下适量 。再用碾子碾碎,再用罗筛筛出细末,放到大海碗里(宋人叫盏) 。
接着用风炉子烧沸水,把水盛到银瓶子里,这瓶子有我们如今的泡茶壶一般细长的嘴,沸水顺着细长的嘴流进大碗里,冲击着茶末 。
点茶的人,坐在桌前,一手扶碗,一手用小茶筅击拂着注了水的茶沫,直到混合均匀,汤面浮起白沫 。
还有人喜欢往这一碗茶里加料,什么花生核桃杏仁.......
有人加盐吗?加胡椒粉?
肯定有!每个年代都有喜欢冒险,把自己当小白鼠以彰显与众不同的人 。
看到上述流程,列位看官该当明了,这么麻烦的喝茶工序,这么多喝茶用具,老苏连去出差也不嫌麻烦,不嫌重,一定要带着,可见他有多喜欢煮茶茶 。
为此,老苏写了一首词做纪念: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
我们这个年代,煮茶比老苏简单多了 。
有点恢复了唐人的随意与率性 。
我们煮茶,只要烧开水,把茶放到壶里,沸一下,就可以开始喝了 。
茶不必碾,不必筛,不必击打,也更加不用加各种黑暗料理 。
喝的时候也不必用大海碗(盏)喝,用小杯子就行 。
小高杯能闻香,能尝汤,一举多得,还身材小巧,玲珑可人,能衬得皓腕如玉,十指纤纤,美态撩人 。
但是,饶是这么简单的煮茶法,还是不停接到茶友的提问,说自己不会煮茶 。
不会煮茶的茶友,有这么几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