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散文诗集 鲁迅的《野草》能确证是爱情散文诗集吗( 四 )


例二,谈谈支撑本书的论证的一个重大方面——鲁迅《野草》写作与发表的时间差问题 。作者在分析《秋夜》的时候这样说道:“鲁迅写着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里肯定幻出在教务处全体女学生包围他、维护他、挽留他的永生难忘的一幕 。她们卫护、挽留鲁迅,是出于对光辉的向往和敬仰 。小青虫的向光性和扑向灯光,当然也暗示对异性的性爱的追求,不要忘记,诗人是学医的 。”首先,作者所讲9月14日女师大学生挽留鲁迅辞去职务是自己猜测的,其次在作出猜测以后作者不能再度用“肯定幻出”“永生难忘的一幕”这样的词句,因为作者并没有在下文中说明自己是如何作出这种猜测的,是在鲁迅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呢,还是在其他人回忆鲁迅这段生活时这样说过呢?这样的猜测在本书中俯拾皆是 。
例三,作者在解读《希望》时有这样的话语:“察看《鲁迅日记》 。22日本来是应该去女师大讲课的日子,然而,《鲁迅日记》却记道:‘晴 。休假 。’不知道为什么休假?总之,没有去女师大讲课,自然也没有见到她 。一星期后的29日,诗人才去女师大讲课 。这时已经是新年临近了,而诗人好像也已经两个星期——从16日到29日没有见到她了,现在见到她了,当然期望在新年到来之际,对一直悬挂在有与无之间的爱情,她会有进一步的热烈的表示 。诗人以为,她毕竟年轻,因袭的负担轻,没有婚姻的羁绊,她是自由的,遇事又果断、坚决,诗人期待着她能够更主动、更积极地向他发出进一步的爱情信息 。”这就是以一种现代人的心理去揣摩一个出生在清末的鲁迅的“妄测”的表现了,似乎在写作《野草》这部爱情散文诗(姑且这么认为)时,在鲁迅的生活中没有其他,只有许广平和爱情了 。
(二)对散文诗(艺术作品)性质的误解
【鲁迅散文诗集 鲁迅的《野草》能确证是爱情散文诗集吗】在胡先生对《影的告别》这一篇的解析中,他说:“读者最想知道的,例如《影的告别》里形和影分别暗示谁,《过客》里女孩暗示谁,‘布片’暗示什么——鲁迅却故意避而不谈 。”我认为,并不是鲁迅故意避而不谈,而是没有谈的必要 。我们知道,《野草》是散文诗,而不是自传之类的纪实的作品,我们不能把作品里的一切意象来据《两地书》和《鲁迅日记》加以佐证,我们不能据此就认定《野草》就是鲁迅当时生活情形的对应 。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是一种对作品的误读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两地书》、《鲁迅日记》与《野草》对照着读,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两地书》作为我们理解《野草》的资料,以便我们更能接近和理解写作时的鲁迅,了解作品的内涵 。
(三)强势话语与影响的焦虑
细心的李子衿同学受西方批评家布鲁姆理论的提示,考察了胡尹强在书中时时流露出“影响的焦虑”:“爱情说”,即《野草》中存在描写爱情的篇章,在学术界已经有人提出来了,以加拿大学者李天明的博士论文《难以直说的苦衷》和又央的《〈野草〉:一个特殊的序列》为代表 。作者也在书中多次提到他们的观点,但是往往用这样的词句:“李天明认为……我难以苟同”或者说“不敢苟同”来破除别人的观点 。从作者沿用李天明的“私典说”和在破除李天明的某些观点时用词的激烈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写作此书时的某种焦虑:有人提出过爱情说了,我又来提出似乎有点重复?这种焦虑也体现在作者对其他研究者的观点的破除上,这里就不举例子了 。此外,作者的这种焦虑还体现在材料引用上 。本书共引用了十三种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