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全集》(卷1、2、3、4、6、7、8、10、11、12、13、1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2.李天明:《难以言说的苦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2月12日版;
3.又央:《〈野草〉:一个特殊的序列》,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第5期;
4.《许广平文集》(卷一)(卷二),江苏文艺出版社(没有注明年代——注者);
5.王得后:《〈两地书〉研究》,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6.孙玉石:《现实的与哲学的》,鲁迅研究月刊1996年;
7.胡尹强:《爱情的湍流,灵魂的地狱》,《社会战线》2000年第5期;
8.李何林:《鲁迅〈野草〉注释》,陕西人民出版社1973年和1978年修订本;
9.朱正:《鲁迅传略》(未标出版社——注者);
10.许寿裳:《我所认识的鲁迅》,人民文学出版社1952年版;
11.胡尹强:《破毁铁屋子的希望》第十四章和第十五章,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罗竹凤主编《汉语大词典》(缩印本);
13.恩思特·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 。
在这些资料中,其观点作为破除或支持对象的就有第2、3、6、7和11五种,而第12、13种是作为工具书使用的 。子衿最后反问道:为论证本书所持观点不能提供给读者更多更新的资料,作者就只能在破除或支持别人观点上下工夫?
黄剑敏同学也说:《为爱情作证》特别不能让我同意的一点就是将《野草》的每一篇文章都解读成“为爱情作证” 。《野草》是一个开放的文本,很多篇章、段落是鲁迅潜意识的书写,即便令鲁迅重生,他也无法一一解开“野草之谜” 。《野草》的神秘和“难懂”也正是《野草》的魅力所在,读者可以进行无穷无尽的解读 。然而,胡先生告诉我们,他已经“破解了”《野草》的“世纪之谜”,光书名就透露出令人惊讶的狂妄(或许书名的设计未必完全是胡先生的原意) 。在具体行文中,胡先生不断引述前人对《野草》的解读,但是他的态度是这样的:鲁迅的《野草》就是为爱情作证的,别的对《野草》的解读都是“误读”,都是不能进入《野草》的艺术世界的 。当《野草》——“为爱情作证”成为胡先生在整本书要做的唯一的证明题,就出现了“预设”结论的危险 。胡先生认为“为了守护恋爱的秘密,鲁迅还必须‘特地留几片铁甲在身上’”,这是理解野草的“障碍” 。当无法证明、无法自圆其说时,胡先生就拿出他的“法宝”:这是鲁迅的“障眼法” 。这种做法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
(四)对《野草》的影响、传播、接受的盲视
王莹同学认为作者在自能圆洽的同时,也封闭了这个文本,读罢此书会冒出一个想法,如果《野草》在当时能被人解读出此意并出版流传,可能会影响几代人的爱情观 。历代研究者都认为《野草》的象征意味浓,但仍然在看到“死”、“生”、“过客”、“大欢喜”等这些富有深意的概念时将其坐实;而胡尹强没有注意到文本的接受问题,为什么大家都倾向于《野草》是战斗的、痛苦的这样的解释,而且也是作为这样的意义来传播的,他也没有明确《野草》的散文诗的性质,将“诗”谈得如此日常生活化,这都是很遗憾的 。如果说,后人对作家作品的解读,存在阅读者的主体参与,那么只要作品确实存在所解读的一切,即使作家写作时并未意识到的也是合理的 。只是,如果只看到一点而不顾其他,则有失客观和完整;如果只注意到“形而下”的简单的事实,而忽视“形而上”的伟大深邃的精神和思想,就会导致对作品价值的贬低,这或许就是《为爱情作证》一书的缺陷吧 。
推荐阅读
- 鲁迅散文诗集 鲁迅散文《雪》,恰恰说明君子在冬季应当“自昭明德”
- 鲁迅先生的伟大事迹 你最佩服鲁迅先生所表现的哪种精神?
- 散文《遇见》 如何评价孙燕姿的《遇见》这首歌
- 散文推荐 有什么好书、小说、散文推荐
- 杨绛散文《风》 怎么理解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 飞鸟集内容简介 《飞鸟集》是哪位作家的诗集你怎么评价
- 鲁迅经典语录摘抄赏析 鲁迅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 鲁迅资料简介背景资料
- 经典优美散文佳句摘抄 经典优美散文摘抄大全
- 优秀美文摘抄300字 名家散文经典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