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时期, 我国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 计划所规定的各项建设任务, 主要依靠我国人民的力量, 加上当时苏联等国家的大力援助, 到1957年底胜利完成, 使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
    在整个国民收入中, 国营经济、合作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52年的21.3%上升到92.9%;建成了一大批重要工程, 五年内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50亿元, 新增固定资产460.5亿元, 相当于1952年底全国拥有的固定资产总值的1.9倍 。 595个大中型工程建成投产, 初步铺开我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128.6%, 五年合计钢产量1656万吨, 等于旧中国从1900年到1948年49年问钢的总产量760万吨的218%, 煤产量达到1.31亿吨, 比1952年增长98%;产业结构发生新的变化, 在工业总产值中, 工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30%提高到56.5%, 重工业的比重由26.4%提高到48.4% 。 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 棉花产量达到3280万担, 都超额完成计划 。

一五计划


“一五”计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业生产跟不上工业生产的步伐, 以工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70%和工业总产值中生产资料占60%作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农业的发展 。 二是1956年出现全局性的冒进, 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47.35亿元, 比上年增长70%, 高于1953、1954两年的投资额, 基本建设贷款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0.2%猛增到48%, 造成国家财政紧张 。 三是社会主义改造过急过快, 为以后相当长时间留下后遗症 。
“一五”时期, 在156个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中, 东北地区有54个项目, 其中, 辽宁24项, 吉林8项, 黑龙江22项, 总投资300多亿元, 占全国重点建设投资的37.3% 。
“一五”计划奠定了东北地区在全国工业体系中的基石地位, 经过多年发展, 东北地区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体、门类众多的工业体系, 钢铁工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械工业、建材工业和国防军事工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石油化工基地、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和汽车工业基地 。 其中, 辽宁省以石化、钢铁、冶金业为主体;吉林省以汽车、石化、食品加工业等为主体;黑龙江省以石油、原煤、木材、重型机械为主体 。
  (2019·鄂州)“一五”计划:
(1)时间:1953年——1957年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
(2016·鄂州)为了便于记忆历史知识, 我们常用简洁的词语来总结某一时期的主要建设成就 。 “一桥”“二铁”“三藏”“四厂”总结的是我国1953——1957年时期的建设成就 。
(2011·咸宁)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我国建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