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


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


观沧海教案一【观沧海教案 观沧海的教案】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字词的意思 。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并能熟练的背诵课文 。
3、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诗歌意思 。
4、通过课文体会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5、体会文中所描绘的壮丽景色 。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课文,体会诗词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
2、体会宏伟壮丽的景象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是想请大家欣赏几幅图画(展示图片),从这些图片中大家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大海的波澜壮阔)那么假如当你们面对大海的时候你有何感想?(学生各抒己见)你们想知道曹操面对大还是有何感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观沧海》这首诗歌,去领略曹操笔下大海的美景吧!
板书:题目 作者
破题:通过这个题目我们能看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题目点出来作者的目的,正文也是围绕这个“观”字进行的 。
二、作者简介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
三、创作背景
公元207年,曹操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壮丽诗篇,给人一种震撼之感 。
四、疏通课文
1、教师示范
2、学生试读
3、听录音
4、学生再读
5、解决字词
①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②沧:通“苍”青绿色
③澹澹:水面波动的样子
④竦峙:耸立
⑤萧瑟:形容风吹过树木的声音
五、整体把握
先突出写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耸立,节令虽是晚秋,山上却生机盎然,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吹来,林呼山唤,草木共鸣;海中的波涛呼啸翻腾,上欲接天,风助浪势,浪壮风色 。从“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壮美的海山秋色图,敏锐的观察,开阔的视野,统揽全局的谋篇,显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学识 。
写完眼前的山海,诗人虚走一笔,把不同时空段内沧海托举日月星汉的壮丽景象切换过来,使这海山秋色图平添出一股浩荡磅礴的气势 。这是诗人英武壮阔胸怀的进一步拓展 。太阳、月亮给人类送来温暖和光明,是诗人拯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一统天下宏大政治抱负的真切比拟;灿烂的银河则是诗人文武兼备、雄才大略的生动写照 。
六、思考练习
1、整首诗是由一个字来展开诗的线索,统领全篇的,请指出是哪个字?
分析:“观”是全诗的“诗眼”,以下十句都是观海所见 。
2、“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此句主要交代什么情况?“临”字做何解释?
分析:主要交代作者所处的地点和来此目的 。“临”作“登临、登上”讲,“以”表示目的 。
3、根据这个开头我们可以判断,下文将要写什么内容了?下文到哪一句为止是写作者所见的情景?
分析:写观海所见的情景 。到“洪波涌起”为止 。
4、题目是什么意思?“沧海”的“沧”字怎么解释?题目能不能换成“观大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