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李白【范文9篇】( 六 )


一年快过去了 , 李白仍然作客长安 , 没有机会出任 , 他的心情有些沮丧 。 好友诚意相邀 , 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阳的别业幽居 , 但李白无意前往 。 这次去长安 , 抱着建功立业的理想 , 却毫无着落 , 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点愤懑 。 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 , 也极不得意 , 只有发出“行路难 , 归去来”的感叹 , 离开了长安 。
赐金放还
42岁的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推荐(一说由道士吴筠引荐)到了长安 , 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很赏识 , 礼遇隆重 。 李阳冰《草堂集序》谓:“降辇步迎 , 如见绮皓(秦汉间“商山四皓”之一)” 。 “以七宝床赐食 , 御手调羹以饭之 。 ” 。 但唐玄宗只让他供奉翰林 , 做自己的文学侍从 。 三年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三年长安生活 , 使李白对朝中种种腐败、黑暗有了更多的认识 。 被唐玄宗“赐金放还” , 是李白政治生涯的分水岭 。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 , 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 , 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 , 对其十分仰慕 , 便召李白进宫 。 李白进宫朝见那天 , 玄宗降辇步迎 , “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 亲手调羹” 。 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 , 李白凭半生饱学及长期对社会的观察 , 胸有成竹 , 对答如流 。 玄宗大为赞赏 , 随即令李白供奉翰林 , 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 , 陪侍皇帝左右 。 玄宗每有宴请或郊游 , 必命李白侍从 , 利用他敏捷的诗才 , 赋诗纪实 。 虽非记功 , 也将其文字流传后世 , 以盛况向后人夸示 。 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宠信 , 同僚不胜艳羡 , 但也有人因此而产生了嫉恨之心 。
在长安时 ,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 , 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 。 他发现国家在繁荣的景象中 , 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 , 那便是最能够接近皇帝的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 。 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 , 笼罩着中国 , 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 。
与此同时 , 李白放浪形骸的行为又被翰林学士张坦所诽谤 , 两人之间产生了一些嫌隙 。
朝政的腐败、同僚的诋毁 , 使李白不胜感慨 。 他写了一首《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表示有意归山 。 谁料就在此时 , 倒被赐金放还 , 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 。 这次被赐金放还似乎是李白说了不合时宜的话 。
再次远行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 , 李白到了东都洛阳 。 在这里 , 他遇到蹭蹬的杜甫 。 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见面了 。 此时 , 李白已名扬全国 , 而杜甫风华正茂 , 却困守洛城 。 李白比杜甫年长十一岁 , 但他并没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的杜甫 , 也没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头称颂 。 两人以平等的身份 , 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 在洛阳时 , 他们约好下次在梁宋(今开封、商丘一带)会面 , 访道求仙 。
同年秋天 , 两人如约到了梁宋 。 两人在此抒怀遣兴 , 借古评今 。 他们还在这里遇到了诗人高适 , 高适此时也还没有禄位 。 然而 , 三人各有大志 , 理想相同 。 三人畅游甚欢 , 评文论诗 , 纵谈天下大势 , 都为国家的隐患而担忧 。 这时的李杜都值壮年 , 此次两人在创作上的切磋对他们今后产生了积极影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