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的行为怎么处理


孩子打人的行为怎么处理



说到孩子打人的问题 , 就必然会涉及到孩子被打的问题 。 所以 ,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关于孩子打人的问题 , 一直以来比较受争议的原因 。
有人认为:孩子打人是个坏现象 , 以后可能会有暴力倾向 , 会伤害他人、危害社会;
也有人表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 , 现在打人没关系;
更有小部分人觉得:打人比被别人打要好 , 加上自己平时的严加看管 , 怎么着孩子也不可能做出“作奸犯科”的事儿 。
这几种对于孩子打人的看法 , 我们到底应该支持哪一种呢?
首先 , 我们需要明确孩子打人的性质 。
关于打人 , 我们都知道它是一种攻击性行为(也称侵犯性行为) , 是儿童社会性发展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 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可以随意打人的 。
按照心理学来说 , 打人这种攻击性行为 , 主要分为两类: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
这里动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敌意攻击和工具性攻击:
所谓敌意攻击 , 就是故意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 比如说 , 孩子可能就是看某个孩子不顺眼 , 就是想打他 , 故意的 , 没有原因 。 这种行为就是敌意攻击 。
【孩子打人的行为怎么处理】工具性攻击 , 则是指为达到一定的非攻击性目的而做出的伤害他人的行为 。 比如说 , 有人抢孩子玩具 , 孩子为了保护自己的玩具打了对方 , 那孩子的这种打人行为就是工具性攻击 。
所以说 , 如果想知道孩子的打人行为是该被制止还是该被支持 , 需要看孩子的打人属于具体的哪种攻击性行为 , 是什么性质的 , 然后再针对性对待 。
其次 , 我们应该知道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出现打人行为
一般来说 , 2-4岁左右的孩子最容易出现打人的行为 , 尤其是打父母或者爷爷奶奶、姥姥姥爷 , 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自我意识萌发 , 凡事必须满足“我” 。
媛媛的女儿刚刚两岁 , 总想玩厨房里的菜刀 , 想模仿媛媛切菜、做饭 。 一旦媛媛拒绝 , 不满足她的要求 , 她就会又踢又踹 。
所以 , 每次媛媛都会将厨房里的道具收好 , 让女儿看不到 。
语言表达能力差 , 不能很好的表达自我感情和意愿 。
比如孩子就是想去动物园看动物 , 但是家长偏偏理解成了去钓鱼 , 孩子情绪不好 , 也会出现打人泄愤的行为 。
模仿他人 , 觉得好玩 。
电视节目里的打人情节 , 孩子觉得好玩也会单纯的模仿 。
前段时间特别火的《都挺好》里 , 苏明成暴打苏明玉的情节被媛媛女儿看到了 , 结果第二天她就开始捶打她的玩具熊 。
吸引他人注意
孩子第一次出现打家人的行为时 , 家人通常都会愣一下 , 孩子会觉得自己被注意到了 , 所以为了吸引家人注意 , 他也会出现打人的情况 。
这一点 , 动妈深有体会——一次宝宝不小心手拍姥姥脸上了 , 正和我们聊天的姥姥愣了一下看了他一眼 , 他呆了一会儿 , 然后又故意打了姥姥一下 , 开始哈哈笑 。
这些情况下的孩子 , 对“打人”是无意识的 , 因为不具备欺负的性质 。 但是 , 父母仍然需要注意引导 , 让孩子学会其它更加温柔的方式来表达 。
除此之外 , 还有几种孩子会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 , 主要出现在3-7岁孩子之间 。
安全感受到威胁
这个表现最多的就是孩子间争抢玩具或者发生言语冲突时 。
邻居的女儿在学校将同桌打了 , 原因是:同桌说她“你妈妈不好看 , 没我妈妈漂亮” , 然后两个孩子起了争执 , 在同桌拽她马尾辫时 , 她伸手拽住了同桌的书包 , 踹了同桌几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