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种因安全感受到威胁的打人 , 即如果被别人打了 , 要不要打人 , 家长要有区别对待 , 对此社会上更是有两种不同的声音::
一种声音: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的态度——支持
在李玫瑾教授做客《开讲啦》节目事 , 曾拿自己孙女举例 。
孙女在幼儿园被小男孩抱起又摔下 , 李玫瑾教授教孙女“可以揪住对方耳朵 , 直到对方放手”
另一种声音: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殷飞认为:反抗形式有多种 , 除了打回去 , 还可以寻求老师、父母的帮助 , 甚至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
殷飞认为:孩子在学校打人和被打 , 是一个社会性问题 , 不是两个孩子就能解决的 。
这让动妈想起表弟上小学的事——表弟上学时比同届学生年龄都小 , 姨父不放心 , 怕他受欺负 , 就告诉他“如果谁欺负你 , 你回来告诉我 , 我给你做主 。 ”
第一天开学就有个男生笑话他个子矮 , 表弟没理他 , 也没和姨父说 。
然后就第二天、第三天 。 。 。 。 。 。 每一天他都嘲笑表弟 , 直到有一天放学他堵住表弟要零花钱 , 表弟不给 , 然后他们打起来 , 表弟打赢了 。 从那以后 , 也就没有人再敢嘲笑和欺负表弟 。
在动妈看来 , 其实 , 人类生来就是具有攻击倾向的 , 这种表现甚至在婴儿时期就有表现——不高兴就会把东西扔到地上 。
但是 , 随着生理和心理的发展 , 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将自己打人的攻击倾向转变为成长过程中的忍耐、坚毅 。
如若 , 不对孩子错误的打人行为进行引导 , 则会影响孩子一生 。
有研究证明:3岁时爱打人的宝宝 , 5岁时仍然爱打人;6-10岁的打人行为多少将预示着10-14岁时的打人行为 。
那么 , 到底怎么纠正孩子不应该出现的打人行为呢?
帮助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对的 , 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
比如 , 孩子打人是希望吸引注意力 , 家长就可以对他说:“宝宝 , 你是想和妈妈一起玩么?那你可以握握妈妈的手 , 或者拽拽妈妈衣服 , 你刚刚这样 , 妈妈会痛”
要注意:不要和孩子强调“你不要打人” , 而应该用“你可以怎么怎么”来引导 。
因为 , 对于小孩子来说 , 尤其是4岁以前的孩子 , 家长越说“你不要”、“你不许”他就越会和你唱反调 。
帮助孩子建立健全语言表达系统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 正确的表述自己的感受 , 有利于孩子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愤怒 , 而不是通过行为 。
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及互动中不要带有“打”的字眼和行为
不要总说“你不听话 , 我(妈妈)打你” , 也不要体罚孩子 , 不要给孩子产生“打人”来解决问题的错误认知 。
总之 , 在孩子们成长的这个过程中 , 我们应该给孩子树立”不打人是一种教养 , 不被人打是一种气场 。 ”的思想 。
推荐阅读
- 把孩子培养成学霸的方法
- 戏剧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 0~3岁孩子的免费玩具
- 孩子几岁认字最合适
- 孩子喜欢独来独往怎么办
- 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方法
- 孩子社交能力如何引导
- 苗圃龙凤胎,绯闻前任苗圃龙凤胎儿女已能打酱油
- 教孩子识字的方法
- 想要孩子有高情商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