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应对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父母如何应对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因不给买想要的 , 孩子当街崩溃大哭 , 不同妈妈的做法 , 你认同哪个 。 比如抱着孩子上厕所 , 狠心让老二自己呆在家去接老大放学 , 没来得及换上新的纸尿裤孩子就尿了 。
而大致看了看 , 带孩子上超市这件事的闹心程度居然高居榜首 。 宝妈们给出的理由比较充分:出门带孩子太麻烦 , 需要带着很多生活必需品 , 还要面临哺乳、换纸尿裤等窘境;孩子破坏力强 , 有时候看不住就会把超市的东西弄坏;孩子好奇心强 , 看到啥就买啥 , 不给买就当街哭闹 。
特别是最后一种情况 , 是让家长感到非常头疼的一件事 。 每次逛街都变成了和孩子之间“买还是不买”的拉锯战 , 一想到这种恐怖的场景 , 很多宝妈表示她们更愿意网购 , 也不想被拖入这场好像怎么做都不对的战争中 。
是的 , “战争”这个词就是对这种情况非常形象的描述 。 但是很多父母其实都在纠结于表面问题 , 即是否要给孩子买这个东西 , 该商品对孩子是否有实用价值 , 而很少意识到表面之争下面 , 其实是孩子和父母的“权力之争” 。
很多时候 , 宝妈赢得了权力却“失掉了”孩子
现在物质生活如此丰富 , 再苦不能苦孩子 , 难道小小年纪就如此“物质” , 一定要买这买那吗?事实并非如此 , 其实孩子和父母争夺的是自我做主的权力 , 他抗拒的也是父母的权威和强制力 , 而非要钱买东西这样简单 。
大人认为小孩什么都不懂 , 买还是不买应该由大人说了算 , 因为这是“为你好” , 但在孩子心中 , 他想要破除的是父母的控制欲 , 而达到自我成长的需要 , 可惜父母无法读懂孩子的内心 。 在这种信息不对等的状态下 , 就容易出现“解码”偏差 , 当孩子的权力欲望被漠视或夸大时 , 娃也会出现一些微妙的心理变化 。
场景1:妈妈妥协 , 孩子赢了
宝妈结束了超市购物 , 领着孩子在结账处排队的时候 , 孩子忽然对身旁的一款口香糖感兴趣 , 抓起两盒就往购物车里塞 。 妈妈反复强调 , 家里有口香糖不许买 , 但孩子并不撒手 , 还意图挣脱妈妈的手往外跑 。 眼看着就要轮到自己结账了 , 宝妈无奈妥协同意 。
分析:在这场权力之争中 , 尽管宝妈理由充分 , 但是孩子显然听不进去 , 还以“逃跑”的方式来威胁母亲 , 最终以孩子的胜利告终 。
时间长了 , 孩子既无视超市结算的规则 , 也无视家里有糖的状况 , 今后的胃口会越来越大 。 当孩子的权力欲望被无限满足时 , 就易形成唯我独尊 , 漠视规则 , 我行我素 , 自我型人格 。
场景2:妈妈漠视 , 取得胜利
妈妈说自家孩子最近变得很乖 , 很懂事 , 这都得益于她的“狠心教育” 。 就像在逛超市时 , 总是被一些稀奇古怪但性价比很低的东西所吸引 , 比如一个好看但价值很贵的牙签盒 , 妈妈的态度就是置之不理 , 任由女儿哭闹 。 等到孩子哭累了 , 自然就不要了 。
【父母如何应对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分析:以哭闹的形式来夺权 , 但因为妈妈的漠视而失灵了 , 这场权力之争以妈妈的胜利而结束 。
表面上看来 , 铁腕的妈妈赢得了超市购物中的胜利 , 但被压抑和无视的是孩子心中的渴求 。 宝妈眼中“不值得购买”的牙签盒 , 恰恰是最为看重的“美丽的外表” 。 当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无视时 , 她就容易变成一个唯唯诺诺 , 丧失自我 , 缺乏主见的服从型人格 。
场景3:当面斥责 , 妈妈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