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应对与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 二 )


面对价格高昂的樱桃 , 屡次挑战妈妈的底线 。 他把樱桃放进去 , 妈妈就会拿出来 , 反复几次之后 , 宝妈终于失去耐心 , 对孩子大声斥责 , 开始撒泼打滚 , 宝妈也没惯着 , 直接上去就给了两巴掌 。 放弃 , 宝妈胜利 。
分析:拉锯战加打滚都没能奏效 , 宝妈在使用了她看来“非常有必要”的手段后 , 最终赢得了这场权力之争 , 以放弃购买而告终 。
“权力的游戏中 , 谁强就听谁的” , 这是孩子因此得到的有关权力的解释 。 表面上看他是暂停了索取的行为 , 但下次他或许会以离家出走、拒绝学习等方式来争夺自主权 。 如果不好好加以引导 , 容易形成暴力型人格 。
以上三个场景中可见 , 当父母和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后 , 就会形成零和博弈的状态 , 即一方所得必为另一方所失 , 而从孩子未来的心理发展来看 , 有可能两败俱伤 , 没有赢家可言 。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权力之争”是如何发生的?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 常见的误区是:
父母想要养成孩子理性消费的行为 , 却忽视了他还不具备这样的“财商”;
父母一边让孩子自己选东西一边又在嘀咕哪个好 , 其实是种变相的、温柔的控制;
父母眼中“名不符实”的物品 , 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异常珍重 , 非它不可 , 独具魅力……
从2岁左右开始 , 孩子的自主意识就在萌芽了 ,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我意识会更加强烈 。 当孩子说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主张时 , 并不全是和家长对着干 , 而是他意识到自己的力量 , 并想自我控制这些力量 , 也就是在争夺权力了 。
孩子先从一些小事上“夺权” , 比如选择穿哪种颜色的袜子 , 今天出门玩什么游戏 , 到在超市购物时由他来挑选部分物品 , 在赢得了这些琐碎的、细小的权利之后 , 他们才具备了掌控自己人生的权力 。
不论什么时候 , 当父母命令或者强迫孩子做事情 , 就会导致权力之争!常见的句式 “你不许” , 严禁孩子去做一些事情;以及“你应该” , 命令孩子去做一些事情 。
怎样避免亲子间的权力之争?
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 , 他们之所以和孩子展开权力之争 , 其实是在进行自我防卫 。 事实上 , 在权力之争中 , 父母依靠的更多的是“大人”的优势 , 而在情感水平上 , 战争中的家长和孩子不相上下 。
只有放下对孩子的操控 , 放弃掌控权 , 才能对孩子产生积极的效果 。 记住 , 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 , 适度赋权会让孩子自我感觉良好 。
正如杰弗里·伯恩斯坦在《叛逆不是孩子的错》中所说:“学会给孩子选择权 , 就算你对孩子的控制成功了 , 也是在让你的孩子与你越来越疏远 。 告诉孩子不同选择的结果 , 冷静坚定的提出具体要求 , 而不是权力争夺 。 ”
回到开篇 , 不想让带娃逛超市这件事所困扰 , 小可妈妈的做法值得一试 。
开始的时候 , 小可也常在逛超市时提出各种“无理要求” , 总是连哭带闹 , 见啥都要 。 后来宝妈苦苦思索 , 干脆每次逛超市时都先给小可20元钱 , 告诉女儿可以在这有限的资金内进行支配 , 自己决定买什么 。
有时候小可选中了点心和小食品 , 可是在转角处又看了一盒五颜六色的头绳 , 仔细盘算了下 , 小可放弃了其中一份零食 , 而买下了头绳 。 小可对妈妈说:“这盒头绳可以用很久 , 而零食够周末两天吃就可以了 , 到了幼儿园还有点心的 。 ”小可开始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 , 宝妈发现女儿好像长大了 , 而且时间长了 , 也不是每次去超市都要买东西 , 她也学会了比较和选择以及适当的放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