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敏感期”应对方法


孩子“敏感期”应对方法



孩子“敏感期”是怎么回事?在各种新颖的养育名词里 , 有一个词语越来越多地被广大父母所接受 , 那就是“敏感期” 。
个体在某一特定发展阶段中对某一刺激特别敏感或能发展到最高水平 , 称作敏感期 。
【孩子“敏感期”应对方法】什么意思呢?打个通俗的比方吧:
比如0~1.5岁的孩子爱吃手、爱咬人 , 爱用嘴和手去探索世界 , 那么他就是“口手敏感期”到了;
1~2.5岁的孩子开始咿呀学语 , 喜欢表达 , 开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与人沟通 , 那就是“语言敏感期”到了;
当然 , 还有很多类似的种种敏感期 , 总之 , 但凡孩子的行为有些微的变化 , 都可能跟各种“敏感期”相关联 。
正是对以上种种敏感期有一些浅显的认识 , 身边有妈妈在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就会问:我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吃饭敏感期” , 所以孩子才不爱吃饭的?还有家长会问:我的孩子现在就是不爱画画 , 是不是错过了孩子的“画画敏感期”了?
听了这些话 , 我觉得有点啼笑皆非 , 过于宽泛地使用“敏感期”这个词语 , 似乎已经使得很多父母变得草木皆兵 , 害怕自己错过孩子婴幼儿时期的敏感期而变得小心翼翼 , 引起了很多人不必要的焦虑 。
养育孩子不是非黑即白
不能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
养育孩子的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 虽然确实是有“敏感期”的存在 , 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照顾和引导 , 也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比如 , 你看到孩子不爱吃饭就不去管他 , 那孩子有可能不是敏感期到了 , 也可能是别的原因 , 比如脾胃有问题 , 或者是平时吃零食吃多了 , 抑或者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不舒服了 , 此时的家长应该及时地去找原因 , 对症下药解决孩子的问题才是 。
孩子打人骂人 , 如果家长不及时制止和引导 , 孩子有可能就不会认为这是不好的习惯 , 长此以往养成了爱打人爱骂人的坏习惯 , 久而久之就不容易去纠正了 。
其实敏感期并没有严格的边界定义 , 如果在敏感期内 , 家长或者环境没有给予孩子恰当的影响 , 也没有关系 , 发育和发展仍然有可能会发生 , 只不过达不到最佳的效果而已 , 而在孩子的生命中 , 敏感期并不是稍纵即逝的 。
就拿孩子说话来说吧 , 1~2.5岁是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 但也并不意味着错过这个年龄阶段孩子就学不会说话了 , 正常的宝宝从出生开始就具备学习语言的生理条件 , 但是光具备条件还不行 , 还必须得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才能学会真正的语言 。
然而如果出生的前几年并不具备丰富的语言环境 , 孩子说话方面比较迟缓 , 只要不是生理性的问题 , 等到再长大一点 , 到了六七岁的时候开始接触到丰富的语言环境 , 对孩子来说此时学会母语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
所以作为家长千万不要人为夸大敏感期的概念 , 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认清“敏感期”的源头是“关键期”
想要认清孩子的“敏感期”的概念 , 其实要从源头说起 , “敏感期”的源头其实是“关键期” 。 那什么是“关键期”呢?
1935年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做了这样一项实验:刚出生的小鹅 , 如果最初看见鹅妈妈 , 小鹅就跟鹅妈妈走;如果看见的是洛伦茨 , 小鹅就跟洛伦茨走 。 如果不让小鹅看见到活动的物体 , 两个星期之后 , 它就失去了“认母”的能力 , 也就不会出现这种行为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