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向往自由的张一曼 驴得水张一曼原型照片

《驴得水》在电影分类中被分为喜剧电影 , 但是 , 仅凭里面的“笑点” , 还不足以让这部电影在豆瓣上获得8.3的高分 。这部电影倒是有周星驰大多喜剧电影的一两分影子 , 逗乐的同时 , 却有对人性深深的思考 。
电影中 , 四位性格各异的老师在乡间的一所学校里进行乡村教育实验 , 条件可能相对艰苦 , 但四位老师看上去也乐在其中 。可让人颇感讽刺的是 , 似乎是“高尚”化身的四位老师 , 却都参与了一件与“高尚”相悖的事情 , 那便是谎报存在一位“吕得水”老师 , 以此多领一份工资 。初衷是补贴养驴钱 , 因为他们的学校环境艰苦 , 非常缺水 , 需要用驴运水 。于是他们以“驴得水”谐音 , 谎报存在一位名叫“吕得水”的英语老师 。
但是 , 这位不存在的“吕得水”老师的工资 , 大多用在了他们的个人支出上 , 比如做衣服的布料钱 , 再比如修自己的眼镜费用等等 。由此 , 四位看似“高尚”老师的利己人格 , 便有些若隐若现的意思 。

里向往自由的张一曼 驴得水张一曼原型照片


《驴得水》剧照:小学的四位老师和校长女儿(右边)
其实 , 这部电影虽然是一部喜剧 , 实则更多是四位老师人格堕落的悲剧 , 但是其中最叫人唏嘘的 , 当属小学中唯一女老师“张一曼”的悲惨经历了 。从电影末尾的枪声来看 , 她应该是自杀了 。
张一曼是这部喜剧中唯一一个疯掉且可能付出生命的悲剧人物 , 要说她悲剧谢幕的原因 , 是因为受不了“吕得水”闹剧中周围人的侮辱吗?可能有这个原因 , 但是 , 若深刻思索张一曼的人物特色 , 我们不难发现 , 看上去她因为受到侮辱而发疯 , 其实 , 让她发疯、甚至伤害自己的原因 , 大抵是她看清了现实 。
张一曼的性格特点为“追求自由” , 这也是她来到条件艰苦的乡村学校进行教学的原因 。但是为了圆“吕得水”老师这个谎言 , 她前后被胁迫了两次 。在这两次胁迫中 , 她意识到 , 自己从来不曾自由过 。自己以为的自由 , 不过是假象罢了 , 而让自己深陷“自由假象”之中的 , 便是自己追求绝对自由而不顾他人感受的利己了 。
里向往自由的张一曼 驴得水张一曼原型照片


“张一曼”剧照
要知道 , “自由”和“放纵” , 中间仅仅只隔着“利己” 。利己人格下的自由 , 早已不是那值得歌颂的“自由”本身了 , 而是伤人害己之可悲的“放纵”罢了 。
一、向往自由的“张一曼”所遭遇的两次胁迫张一曼在这部电影中 , 她的性格有一个比较鲜明的特色 , 那便是“追求自由” 。“追求自由”本没什么错 , 相反 , 许多人因为种种顾忌而缺乏追求自由的勇气 , 张一曼却有这种难得的勇气 , 这是张一曼身上的闪光点 。但是 , 当追求自由的心和利己心搅合在一起的时候 , 自由可能变成假象 。
绝望之后 , 人看到了自己利己心背后那双操纵自己的手 , 才幡然醒悟 , 原来 , 自己以为自己是自由的 , 实则早已因“利“而被人操纵 。想必最后张一曼疯掉甚至说伤害自己的原因 , 大抵是在两次胁迫中 , 看清了自己沦为“提线木偶”的事实吧 。
要说张一曼所遭遇的两次胁迫 , 都与电影中假扮“吕得水”老师 , 应付教务部特派员检查的“铜匠”有关 。
里向往自由的张一曼 驴得水张一曼原型照片


迎接“特派员”开会 , 头上包着白纱的便是特派员
从电影情节来看 , 张一曼一开始与铜匠发生男女关系 , 一方面是为了“睡服”铜匠配合特派员拍照 , 以便学校获得教育部的资助金 , 一方面也大抵源于她对铜匠的好感 。所以 , 就她“睡服”铜匠一事上看 , 她还不算被胁迫 。而真正的胁迫 , 却是因这件事而生根发芽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