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这座国家中心城市,为何打响全面“救市”第一枪?( 三 )


在富士康这条“鲶鱼”的拉动下 , 华为、苹果、中兴、创维、OPPO、酷派、魅族等上百家终端智能制造企业纷至沓来 ,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郑州一大经济支柱 , 承载了郑州经济体量的腾飞 。

据统计 , 全球每7部手机中就有1部来自郑州 。
这是楼市隐患出现前 , 郑州迸发出的高光时刻 。
03
爬升
如果说郑州只有富士康 , 就有失偏颇了 。
富士康之于2010年的郑州 , 只是产业结构调整、2000多万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
现在的河南打工人 , 除了富士康 , 也有快递、外卖等灵活就业、收入激励更大的新选择 , 去富士康干流水线的活 , 已经不那么香了 。
此外 , 自富士康、上汽之后 , 郑州还与阿里“联姻” , 产业结构日趋数字化、现代化 , 逐步形成了汽车及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业、生物及医药业、白色家电等优势产业 。
除了引进的上汽乘用车、东风日产、郑州日产、郑州海马汽车基地 , 郑州还有本土车企——宇通 。 资料显示 , 宇通客车是全球最大最先进的客车及新能源客车生产商 , 客车年生产能力达70000台以上 , 其新能源客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40% 。
在传统产业之外 , 阿里、海康威视、浪潮、大华、启明星辰、新华三等一众互联网公司均在郑州落户并带动了当地的数字化升级 , 蜜雪冰城、巴奴火锅等走向全国的消费品牌 , 多次让郑州成为流量中心 。
一系列组合拳看下来 , 郑州在城市建设上的“硬件”层面 , 早已今非昔比 , 但在比拼软实力方面仍有亟需补足的短板 , 里面的内涵都没填补上 , 教育、医疗、文化都支撑不起来 。
譬如 , 科教资源羸弱 , 只有郑州大学一所211大学;医疗资源亟待改善 , 三甲医院数量与当地人口严重不匹配;历史底蕴更是不如古都洛阳、开封 , 缺乏历史国潮底蕴……

▲人满为患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如此一来 , 郑州固然能吸引本省的人口 , 但自身辐射带动能力、培育和吸引高端人才的魅力 , 还比较有限 , 难以实现质的突破 , 在比拼人才、创新要素的新一轮城市竞争中 , 容易陷入被动 。
毕竟 , 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关键 , 归根结底还是要落在“人才”上:高端产业需要高端人才 , 它是一个汇聚、容纳丰富多元人才和产业的复合生态 , 并不是哪个城市交通便利、政策红利多就能办到的 。
有了人才 , 才能吸引产业落地 , 消费增长 , 推动楼市繁荣 。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 , 买房买的并不只是一套房子 , 而是为一个城市的未来买单 。
这也是为什么 , 从郑州楼市“松绑”后的市场反应来看 , 作用并不是很大 。
据诸葛找房数据 , 新政出台第一周 , 郑州新房市场受政策影响尚不明显 , 开发商推售热度不高 , 去化情况也不理想 , 2个项目加推整体去化约19% 。 在郑东新区、经开区、中牟、港区二手房差额税变动(正常买卖个税差额20%和个税1% , 买卖双方可自由选择)的助推下 , 二手房流通领域的费用大大降低 , 倒是有所起色 , 咨询量明显增多 。
因此 , 郑州楼市想要全面回暖 , 仍需较长时间 , 将受到人口、产业、疫情、营商环境等多个要素的综合影响 。

最长期主义的关键一点 , 在于这座城市能否在经济层面提振 , 能否从低端产业链向上爬升 , 向高精尖、重质量的方向迈进 。
比如 , 作为“一带一路”的中欧中心点之一 , 郑州能否充分发挥交通枢纽优势 , 围绕陆港发展高端出口产业 , 打造一个新的产业集群?
能否壮士断腕 , 在国家中心城市的利好下 , 逐步告别地产投资驱动的路径依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