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作为大汉王朝一个年轻的继承人,汉武帝心里怎么想?
作为一个成长在皇家的帝国继承人,汉武帝自小就目睹了匈奴带给大汉王朝的屈辱,甚至有历史传言他的姐姐南宫公主也被送往匈奴和亲 。所以,雄心勃勃的汉武帝接过帝国的权杖后,还能继续容忍匈奴的欺凌吗?答案是肯定是否定的,否则汉武帝也不能毕生致力于对匈奴开战,甚至到了穷兵黩武、把富裕的帝国打到百业凋敝的地步,武帝有“亡秦之过”是一句大实话 。
所以,汉武帝的意志就是反击匈奴,彻底消灭匈奴这个最危险的敌人 。谁打匈奴,汉武帝就支持谁,谁对匈奴认怂,汉武帝就灭了谁 。
第四个问题:决策过程有什么玄机吗?
其实,汉武帝继位的第一年,匈奴就过来“贺喜”——来请和亲,于是汉武帝请群臣朝议 。大行王恢是燕地人,相当于帝国的外交部长,对匈奴很熟悉,他是主战派,建议汉武帝“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不如勿许,举兵击之” 。而御史大夫韩安国,也就是帝国的副丞相,则列举了一大堆理由,主张继续和亲 。结果是“群臣议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 。
这是一个关键点:为什么群臣多附韩安国?
韩安国说的确实有道理——“千里而战,兵不获利 。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得其地不足为广,有其众不足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能,虏以全制其敝 。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编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 。非初不劲,末力衰也 。击之不便,不如和亲” 。
可是王恢说的就不对吗?王恢说的也对 。群臣多支持韩安国,反映了一个现实,那就是汉廷上下对匈奴开战是普遍没有信心的,大汉朝有“匈奴恐惧症” 。
另一点,韩安国在朝廷势力很大 。韩安国在平定吴楚楚七国之乱的时候立下了大功,是汉朝的功臣 。武帝即位后,韩安国给了田蚡“五百金”,田蚡找安国太后说情,给韩安国争取了大司农的官职,后来升任御史大夫 。田蚡是谁,田蚡是汉武帝的国舅,汉武帝继位的时候封他为太尉,后做了帝国的丞相 。也就是说,韩安国是田蚡的人,而田蚡是外戚 。
所以,韩安国主张和亲,群臣也只能附议 。
可是,汉武帝心里痛快吗?汉武帝一定憋屈死了,只是没有办法 。此次和亲必然导致汉武帝加紧对匈奴开战的谋划,日思夜想,食不甘味 。同时,在内心里,汉武帝一定对这些和亲派痛恨并鄙视 。
到第二年,终于机会来了 。也就是元光元年前年,雁门马邑聂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于是汉武帝又开朝议,并定了一个要开战的基调:“联饰子女以配单于,币帛文锦,赂之甚厚 。单于待命加慢,侵盗无已,边竟数惊,联甚阂之 。今欲举兵攻之,何如” 。
《汉书》韩安国的传记里对主战派王恢和主和派韩安国的讨论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记载,篇幅之长堪称罕见,因而可以看出,“马邑之谋”在班固的眼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 。
但鉴于之前的分析,无论王恢和韩安国的论战有多精彩,结局都已经定了,那就是一定要开战,以马邑为诱饵,引得匈奴大军进入包围圈,一举歼灭之 。
所以这里要感叹一下,韩安国啊韩安国,你难道真的不知道汉武帝的心思吗?你真的不想在朝廷里混了吗?
推荐阅读
- 连接器镀金厚度是怎么定义的
- 莲花的品种有哪些
- 洗衣服,前期在水里泡多长时间最好
- 羽绒服发霉怎么洗掉霉斑
- 新买的枕头能直接用吗,新买来的抱枕,可以直接入水洗么?
- 王玄策创造了“一人灭一国”的神话,却为何间接导致了李世民之死
- 连铸机中间包的作用是
- 新买的铁木菜板第一次用怎么处理
- 连接电脑的话筒怎么直接功放出来
- 栗子生的和熟的分别有什么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