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vin|「拿北上广薪资,过成都生活」,这些互联网人过得巴适吗?

kevin|「拿北上广薪资,过成都生活」,这些互联网人过得巴适吗?

“拿着北上广的薪资,过着成都的生活”,是一场梦吗?
文|王雨娟 王莘莘编辑|余乐 来源|半熟财经(ID:Banshu-Caijing)封面来源|视觉中国
“我来成都的时候,想要的可不是这种生活。”陈徐言刚坐下,气还没喘匀,就先抛出了这句话。两年前,为了彻底逃离北京的种种不如意,陈徐言决心在成都“过上最好的生活”——在市中心买套130平起步的新房子、找份不用加班的工作、空了就扎进茶馆、“摆摆龙门阵(四川方言、指聊天)”。 两年后,她的大部分愿望都落空了:满意的房子超出预算,几个“次优选项”还没摇中号,她只好一直租房住。 “巴适”的生活更是别想了。我在成都一家创业咖啡馆见到陈徐言时,她因跟投资人谈判而迟到了半个多小时。采访匆匆结束后,她又端着半杯咖啡快步赶回公司加班。 过去十年间,成都展现出对人才的强大吸引力。自2017年实施“人才新政”以来,平均每天约500人落户成都。从2019年起,在新一线城市中,成都人口增量仅次于杭州。去年成都更成为全国最热门迁入地,人口一年净增20万以上。 2020年落户数据显示,除了就近吸纳中西部城市青年,成都对一线城市青年的吸引力逐年增强。在落户来源地中,北京、上海、广东到蓉青年人数分别从2017年第17位、第28位、第6位上升到2020年第6位、第18位和第4位。 这座工于营销的城市,将自己打造成安逸、幸福与文艺的代名词,精准击中了在北上广过着“996”生活的打工人。在“海内外to成都”社群,70%-80%成员来自互联网与金融行业。加班严重、在一线买不起房、无法定居和对生活质量不满意是他们移居成都的主要原因。 作为西南地区的中心,成都确有其优势。除了落户政策与房价友好,成都还承接了互联网的中尾部产业。互联网大厂纷纷在成都设立分部和子公司,多数是人力密集型业务,制造出很大的人才缺口——不仅有庞大的数量,高层次用人需求亦随之涌现。kevin|「拿北上广薪资,过成都生活」,这些互联网人过得巴适吗?


成都高新园区,图源:网络
“本土人才是填不上的”,悟空教育人力资源总监张顺告诉我们。这家海外在线教育公司在成都与北京均设有工区,部分岗位在成都能收到的简历却只有北京的1/5,“履历水平与北上广存在较大差距”,其创始人王玮认为。 然而,迁徙人群到成都的第一课却是如陈徐言一样的落差。“遍地都是小公司,单休是常态,甚至五险一金都不一定有。”一位迁徙人说道。老成都式的生活也很难过上,“除非你不干互联网和金融。” kevin|「拿北上广薪资,过成都生活」,这些互联网人过得巴适吗?

降低期待很多案例表明,“拿着北上广的薪资,过着成都的生活”在现阶段实现的机会很小。 在众多迁移路径中,先找好工作,再在公司内部调到成都,是最平滑的过渡。这比跨公司、跨行业转到成都都要要容易许多,但薪资很难保持北上广的水平。 一位平调回成都分公司的男士,接受了几乎腰斩的薪资,而且业务量反而加重了——分公司人手更少,项目周期又不能缩短。团队对北京调来的他寄予厚望,结果假期也全用来干工作。他形容那种感觉像“拼命转动的陀螺,精疲力尽又不敢倒下。” 大部分优质岗位是一线大型企业的成都分部,具体岗位上“科技行业以研发、客服类岗位为主,产品、设计类较少。金融行业,则是前台销售、市场类岗位居多。投研分析等岗位基本在总部或一线。” “海内外to成都”社群群主杨夏分析道。 这意味着,在公司内部转岗回成都,能选的岗位有限。张顺告诉我们,互联网公司不会将业务增长型平台放在中部,放在成都的岗位属性“一定是不一样的”——例如中台职能型、支撑型的岗位,或是研发类型里工作环境偏稳定的。从北京迁到成都的梁少其直言:“需要的硬核技术没那么多,很多业务得靠人工堆砌起来。” 即使进入一线大型企业在成都的分部和子公司,工资也很难达到在一线的水准。几位工作2、3年的成都程序员告诉我们,他们的月薪均在8000元-9000元,只有北上同岗位薪资的不到75%。 成都本土企业实力较弱,也开不出太高的工资。根据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榜单,中国大部分上榜企业位于北上广深。直到2021年,新希望控股集团才以316亿美元的营收位列榜单第390位,成为四川首家本土世界500强企业。郭容意刚加入成都本土一家创业公司时,在北京、上海常见的学历仿佛变得很厉害,“身边的同事听说是985本硕,会有小声惊讶。”因此涨薪速度会比别人快一点。但是她很快发现,现有岗位难度不大,能积累的项目经验很少。“一开始就在成都工作,跳去大厂很困难。”她面试的几个大厂岗位,最多只到第二轮。对方看岗位与项目是匹配的,仔细问问就发现实际做的事“是一线大厂几年前的玩法”。 杨念念从上海搬到成都的两年间,一直在几家小创业公司间横跳。她形容成都许多创业者是“土老板”。由于本土投资机构不多,老板拿自己的钱注资,说话分量自然很重。工作“比较看老板个人的喜好”,一言堂的现象并不少见。 她明显感到,职业天花板踮踮脚就能够到。公司人员不多,又极重人情,几个核心的高管职位由老板的亲信把控,职级大上1级-2级的领导已经工作了近10年。上升变得遥不可期,真正想做些事还得拉人另起炉灶。 除了工作,住在哪是最影响打工人幸福感的因素。在买房问题上,字节跳动产品经理亦安也经历了好几轮调低期待的过程。在北京买一个五六十年房龄的老房子,还能凑合,“但回成都,三十年的房都受不了。” 几个月里,他跟着中介看了各种各样的小区,有的太老,有的小区环境差,有的楼层又太高。边看二手边开始参与成都的新房摇号,目标从最想买的核心区域,一直往边缘区调整。 最终,他在天府新区的次核心区买下一套130平方米新房。房子总价260多万,家里给了一半支持,80万首付也就凑齐了。亦安也看过北京的楼盘,同样的总价顶多买套40多平的小房子,光首付就得150万。 遗憾的是,房子距离成都市中心还有一小时左右的地铁,带来的可能是新的糟心。《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成都的通勤距离仅次于北京,排名全国第二。逃离一小时起步的北京通勤,来到成都可能也难以满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