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鸿基|港资房企逆势北上( 三 )
逆势加码
2019年以来,中国楼市调控持续升级,房企放缓拿地或只拿优质土地成为主流。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当年前11个月,房企拿地面积同比下降14.2%,成交总价同比降幅13%。这一趋势在2020年“三道红线”颁布之后更甚。
人们回过头来恍然发现,以往保守谨慎的港资房企逆势而上,甚至不惧狂揽地王。
2019年1月,新鸿基一连拿下上海、广州及杭州三个地块,耗资总额191.5亿元;新世界发展在杭州97.92亿元拿下一宗地块;恒基地产也在北京、安徽两地拿地耗资63.4亿元。还有瑞安房地产、嘉里建设、九龙仓等连续加仓。
2020年,港资房企加仓动作频繁,当年,香港置地联合体就以310.5亿元拿下上海滨江综合体,成为当时的土地总价地王。
港资房企在今年持续拿地,2月,嘉里建设联合GIC以60.14亿元拿下上海浦东超大综合体地块;4月广州集中供地中,新鸿基以70.82亿元获得广州番禺南站TOD地块;9月初,新世界发展拟以33.75亿元收购上海新世界淮海物业余下50%股权……
今年核心城市推行的集中土拍,成为房企们展示自身实力的舞台。很多人发现,往年凶猛异常的狼性内房股们温和了不少,反倒是一向低调的香港置地,在各大城市频频出手。今年5月,香港置地在南京溧水7.47亿元拿下G10地块;6月,香港置地仅在武汉就拿下硚口、东湖开发区两宗土地,合计耗资近55亿元。
作为香港置地母公司的怡和集团,已决定在上海建设中国总部怡和大厦、旗舰商业置地广场以及奢华酒店品牌文华东方酒店,预计在上海黄埔西岸打造一座比肩陆家嘴的金融城。
在此之前,怡和集团已在北京、南京及杭州打造王府中环等知名建筑。同时它也是永辉超市间接股东,旗下产业还有必胜客、7-11、万宁药房等知名品牌。
怡和集团曾是香港四大洋行之首,几乎经历了中国每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也逃过了无数次危机。它对内地市场加仓,实际上向外界透露出看好中长期的信号。
高周转时代远去,在业务上精耕细作,注重现金流和利润,已成为内地房企转型的重要共识。
港资房企操盘高周转项目从来不是内地房企的对手,在精细化管理以及低资金成本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另一方面,港资房企在内地押注多为商业地产,显示出港资房企对内地存量市场时代下,对收租型商业地产项目的长期看好。
恒隆集团旗下的恒隆广场项目上世纪90年代就进入上海,并深入在沈阳、济南、无锡、大连等二线城市,还在武汉和昆明拥有两个在建项目。上海恒隆广场和上海港汇恒隆广场仍是公司最赚钱的项目,2020年,分别实现收入20.30亿元、13.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和10%。
陈启宗接手恒隆集团30年,逐渐将恒隆广场打造成内地高端奢侈品商场品牌。
与陈启宗一样,新世界发展同样在押注内地商业地产项目。公司CEO、周大福珠宝执行董事郑志刚在2008年创立K11品牌,迄今已涉足天津、武汉、沈阳和广州市场。去年,公司以41.11亿元拿下黄浦区淮海中路地块,打造长三角第四家K11,未来5年全国K11数量有望达到40家。
截至去年12月,新世界发展在内地总土地储备为614万平方米,远超香港总土地储备86.8万平方米。
从郑裕彤到郑家纯再到郑志刚,新世界发展成为一家三代执着内地市场的港资企业。郑志刚曾公开表示,“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
推荐阅读
- 限购|哈市125家房企将列入重点监管范围,详细名单→
- 物业管理|瞄准高估值,2000亿房企将分拆物业赴港上市!物管行业遇冷,这一"新物种"能否打破寒冬?
- 路劲|「房企快报」中国金茂拟以金茂服务股份派发特别股息
- 身份证|房企忍痛割爱,物业管理真的是门好生意吗?
- 呼和浩特|呼市本土房企崛起 购房者选择权扩大?
- 乌鲁木齐|“数”说2021乌鲁木齐楼市:乌鲁木齐“百亿”房企梦想破灭
- 思维方式|打印纸都要双面用,房企真的“半死不活”了?
- 中建信和地产有限公司|2021年四季度,中建信和、新城控股、五矿二十三冶等房企被投诉
- 房企|冯俊:房企转型发展的三个原则与五项任务
- 票据|「房企快报」中国中铁2021年房地产业务签约额580.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