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碧桂园有何“隐患”?( 二 )


在穆迪公司5月30日的报告中 , 其明确表示“预计碧桂园将保持强劲的市场地位和良好的流动性” , 认为碧桂园目前并没有太大的资金压力;至于缘何对碧桂园下调评级 , 其考量则是“碧桂园在未来6—12个月内 , 受房地产销售下降和市场情绪持续疲软的推动 , 流动性缓冲和财务灵活性正在减少 。 ”
其实评级机构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 , 毕竟“宇宙房企”的碧桂园背后还有一个标签 , 那就是“高周转” 。
关于碧桂园发家史 , 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的1992年 。 当时还是包工头的杨国强 , 接盘了4000套滞销的别墅 , 最终凭借着引入一所知名小学 , 无人问津的楼盘一跃成为了“学区房” , 杨国强和他的碧桂园就此成功起家 , 并开始在地产行业所向披露 , 仅用了短短几年时间 , 碧桂园的销售额就突破了20亿 。

2007年 , 正当万科、万达等房企为争夺“房企一哥”你追我赶的时候 , 这个从广东顺德起家的房企却已经从港交所成功上市 , 作为中国内地首个香港上市的企业 , 碧桂园当日收盘报7.27港元 , 市值瞬间破千亿 , 正是因为成功登陆港交所 , 外界才慢慢注意到了这家原先并不太起眼的房企 。
在成功登陆港交所之后 , 凭借着资本市场的助力 , 碧桂园“疯狂拿地” , 甚至还引起了整个地产行业异常疯狂的“圈地运动” , 有了土地储备的碧桂园 , 自然就有了向外扩张的能力 。
当然 , 除了资本市场的助力之外 , 碧桂园的成功还离不开一大“法宝”——高周转 。 何谓高周转?简单来说就是“456”——摘牌当天出图 , 拿地后四个月开盘 , 五个月资金回笼 , 六个月资金回正 , 作为“高周转”的鼻祖 , 后来许多凭借高周转走向成功的房企 , 无一例外模仿的都是碧桂园 。
凭借着高周转模式 , 碧桂园开启了“跨级跳模式” 。 据媒体报道 , 在2012年时 , 碧桂园的销售额仅为476亿 , 但到了一年之后 , 其销售额就突破了千亿大关;3年后的2016年 , 碧桂园取得3088.4亿的成绩 , 仅次于恒大和万科 , 一年之后 , 碧桂园的销售额更是来到了惊人的5000亿 , 直接成为行业第一 , 而碧桂园“宇宙房企”之名也因此得来 。
不过 ,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 高周转的核心在于大环境好、能卖得出房 , 但伴随着房地产行业寒冬的到来 , 卖房已不再是易事 , 这也才有了今年碧桂园多次被评级机构下调评级的后事 。
销量下滑 , 碧桂园暗藏隐患?对于碧桂园而言 , 销量无疑是其最为重视的指标 。
在高周转模式下 , 只要房子能卖出去 , 就能还得起负债 , 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
但是 , 伴随着近两年来房地产行业的转冷 , “宇宙房企”碧桂园也开始面临销量下滑的情况 。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 , 今年1到4月 , 碧桂园虽然仍以2011.9亿元的销售额位列地产行业第一 , 但是较去年同期大幅减少了1529.1亿元 , 可见在行业收缩的情况下 , 即便是行业龙头也难以幸免 。

而伴随着销量的下滑 , 曾经被高周转所掩盖的问题 , 如今也有了爆发的可能 。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 截至去年年末 , 碧桂园的负债总额高达1.65万亿 , 资产负债率为84.57% , 流动性负债为1.38万亿 , 其中短期借款为643.82亿 , 应付账款及票据为5588.17亿 , 两者合计已经超过了6000亿 。
而截至去年年末 , 碧桂园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469.54亿 , 受限制存款及现金为343.6亿 , 和6000亿相比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 , 碧桂园的负债压力巨大 。
此外 , 从“三道红线”来看 , 碧桂园也并没有其表面上看上去那么强大 。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 , 当下碧桂园的净负债率45.4% , 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为74% , 现金短债比为2.3 , 由于剔除预收款后的负债率高于监管标准 , 因为碧桂园归于黄档房企 , 并非绿档企业 。

推荐阅读